logo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工位/办公室出租·工商/税务/银行核查拍照·异常解除
服务单位 联华众创



微信扫码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电话 010-61256989
手机 17319287279(微信同号)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 3500~5000元/年
工位出租 600~1000元/月
办公室/会议室/洽谈室…出租 40~80元/小时
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 500元起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落实《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落实《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

  各区卫生计生委、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

  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提高早产儿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早产儿保健,对减少早产儿死亡、预防残疾发生、提高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我市早产儿服务管理,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现就落实国家《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的

  (一)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北京市早产儿保健网络,规范早产儿保健服务内容。

  (二)提高北京市早产儿救治和保健服务水平,预防和减少早产儿残疾发生,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二、实施对象

  早产儿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主要包括:

  (一)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二)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三、工作职责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和保健服务能力。制定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各区根据北京市早产儿保健服务标准(附件1)确立辖区开展低危早产儿保健和高危早产儿保健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转诊、会诊网络,明确各级机构职责,并于2018年4月15日前将各区确立名单和转诊网络向辖区医疗机构公布,并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备案(邮箱:bjswsjfy@163.com)。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早产儿保健技术指导组。

  4.健全辖区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5.组织开展相关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

  1.组织早产儿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2.组织开展辖区内早产儿医疗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

  3.指导和开展辖区早产儿保健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材料。

  4.管理早产儿保健相关信息。

  5.结合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开展早产儿死亡评审。

  6.建立早产儿保健门诊,根据北京市早产儿保健服务标准承担本机构分娩和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低危或高危早产儿保健服务。对早产儿随访管理中不能处理的疑难病例,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卫妇社字〔2009〕14号)《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规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诊治工作的通知》(京卫老年妇幼﹝2016﹞33号)《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北京市儿童口腔保健、眼及视力保健、心理保健项目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北京市儿童保健筛查异常转诊途径”(以下简称“转诊途径”)进行转诊,使儿童接受有效救治,提高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为早产儿发放《早产儿保健宣传手册》(附件2),负责辖区内早产儿登记、转诊及信息采集与上报工作,按照《早产儿保健宣传手册》中随访时间和随访项目,记录早产儿在本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早产儿保健管理结果,并将结果登记在《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开展早产儿保健知识宣教。具备低危早产儿保健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低危早产儿专案管理;不具备低危早产儿保健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早产儿转诊至本区妇幼保健机构。结合儿童体检记录早产儿保健情况,若发现早产儿未能及时在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早产儿保健时,应告知家长到相应早产儿保健门诊接受保健服务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流程见附件3。

(四)其他相关医疗机构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按照本方案及相关疾病诊疗规范等,为早产儿提供与本机构能力相适应的医疗保健服务,其他医疗机构工作流程见附件4。

  1.具备高危早产儿保健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

  (1)承担本院出生或救治的高危早产儿保健服务;

  (2)可承担在本院出生或救治的低危早产儿保健服务;

  (3)可指导低危早产儿至其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早产儿后续保健服务。

  2.具备低危早产儿保健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

  (1)指导在本院出生或救治的高危早产儿到其他医疗机构接受高危早产儿保健服务;

  (2)承担本院出生或救治的低危早产儿保健服务;

  (3)可指导低危早产儿至其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早产儿后续保健服务。

  3.不具备早产儿保健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

  根据早产儿高危、低危分类标准指导本院出生早产儿到区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相关医疗机构接受早产儿保健服务。

四、早产儿保健服务管理

(一)住院前服务管理

  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助产机构要按照高危因素分级标准对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和评估,开展分级建档指导,对高危孕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

  2.各助产机构要加强产、儿科合作,在早产儿出生时,由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新生儿科医生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转入新生儿科;缺乏危重早产儿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应尽可能宫内转诊;新生儿需转诊治疗时,要按照北京市危重新生儿转会诊网络及时进行转诊救治,预防和减少早产儿死亡。

(二)住院期间服务管理

  1.对早产儿进行保暖、生命体征监测、预防医院内感染及做好发育支持性护理;安全用氧,根据病情提供呼吸支持;根据早产儿状况提供相应的肠道内及肠道外营养。

  2.提倡早期喂养和鼓励母乳喂养,根据早产儿具体情况及时补充相应的营养素;监测和评估体重、身长、头围及发育状况。

  3.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规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诊治工作的通知》(京卫老年妇幼﹝2016﹞33号)《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和《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等,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等;加强早产儿常见病及危重症识别。

  4.出院前对早产儿进行全面评估,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准备、早产儿护理、喂养与疾病预防,并告知家长出院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登记并领取《早产儿保健宣传手册》,宣教早产儿随访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三)出院后服务管理

  提供早产儿保健服务的机构,在早产儿首次就诊时建立管理档案,查验《早产儿保健宣传手册》,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早产儿出院后保健服务流程见附件5。

  1.管理对象:出院后至36月龄的早产儿。

  2.随访次数:

  (1)低危早产儿:建议出院后至矫正6月龄内每1-2个月随访1次,矫正7-12月龄内每2-3个月随访1次,矫正12月龄后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2)高危早产儿:建议出院后至矫正1月龄内每2周随访1次,矫正1-6月龄内每1个月随访1次,矫正7-12月龄内每2个月随访1次;矫正13-24月龄内,每3个月随访1次;矫正24月龄后每半年随访1次。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矫正12月龄后,连续2次生长发育评估结果正常,可转为低危早产儿管理。

  3.随访主要内容:

  (1)询问既往信息;

  (2)全身检查,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

  (3)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

  (4)特殊检查:参照《北京市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附件6)开展儿童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听力筛查,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符合条件的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

  (5)喂养、护理、疾病预防及早期发展促进指导;

  (6)异常情况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4.转诊:对随访中发现的诊断不明、治疗无效、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可疑或异常儿,按照“转诊途径”转诊至市级诊断机构,使儿童接受有效救治,提高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

  5.结案:体格生长及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正常的早产儿,实际年龄满24月龄时可以结案;暂时不能结案者管理至36月龄时结案。结案后的早产儿转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部门职责任务

  各相关医疗机构应按照《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制定机构内早产儿诊治管理制度与转诊流程,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各区卫生计生委负责辖区相关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与管理,每年至少进行1次早产儿保健工作质量抽查。市卫生计生委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抽查,对项目管理和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

(二)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各区要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孕妇学校,举办世界早产儿日主题活动等,开展多途径早产儿保健知识宣传,预防和减少早产风险;结合北京市新版母子健康手册推广,开展多种形式早产儿保健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早产儿家长参与随访管理的依从性。

(三)加强信息管理

  各区卫生计生委要做好早产儿保健工作信息管理,确定早产儿保健工作重点。各助产机构对本机构出生的早产儿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区妇幼保健机构要做好辖区早产儿相关信息的收集、审核、整理、汇总和报送工作,并按照儿童保健年报时限要求上报相关信息。

  附件:1.北京市早产儿保健服务标准

  2.早产儿保健宣传手册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流程

  4.其他医疗机构工作流程

  5.早产儿出院后保健服务流程

  6.北京市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2月22日

附件1

北京市早产儿保健服务标准



附件2

早产儿保健宣传手册

  尊敬的家长:

  您好!

  首先恭喜您得到了一个天使般的宝宝,给您和全家的生活带来无限快乐。您的宝宝在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属于提前出生的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各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与普通新生儿不同,容易出现生长发育相关问题。如何让宝宝身心健康、聪明快乐一定是您最关注的问题,以下几方面内容还需您认真了解:

  一、了解您的宝宝早产儿类型:

  高危早产儿 □ 低危早产儿 □

  早产儿分为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高危早产儿指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低危早产儿指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二、了解您的宝宝需要到哪些医疗机构去接受早产儿健康监测

  由于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所面临的风险不同,不同类型的早产儿需到不同的医疗机构接受健康监测。

  高危早产儿:建议到具备高危早产儿保健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

  低危早产儿:建议到具备低危早产儿保健服务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

  随访结果请接诊医生填写在《早产儿随访信息表》中。

三、了解您的宝宝需要接受早产儿健康随访的年龄和频率

(一)高危早产儿健康随访的时间


  矫正月龄=实际月龄-(40周-出生时胎龄)/4

  医生将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矫正12月龄后,连续2次生长发育评估结果正常,可转为低危早产儿管理。

(二)低危早产儿健康随访的时间


  医生将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三)结案

  体格生长及神经心理行为评价正常的早产儿,实际年龄满24月龄时可以结案,暂时不能结案者管理至36月龄时结案。结案后的早产儿转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四、了解您的宝宝会接受早产儿保健的哪些内容

  包括:全身检查、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喂养咨询与指导、护理与疾病预防指导、早期发展促进指导以及特殊检查,包括听力评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符合筛查标准的儿童)及儿童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贫血检测。对于出生后有并发症的早产儿,根据病情及专科医生的建议,定期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和复查,如影像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并监测病情变化。

  建议您按时带宝宝做好早产儿健康随访。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祝您的孩子健康快乐!

早产儿随访信息表



附件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流程


附件4

其他医疗机构工作流程


附件5

早产儿出院后保健服务流程


附件6

北京市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一、住院前管理

(一)产前

  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

  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

  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1)新生儿窒息,产伤;

  (2)体温:异常;

  (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

  (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

  (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

  (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

  (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

  (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

  (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

  (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

  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按照《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高危孕产妇转会诊工作的通知》(京卫老妇幼字〔2014〕8号)中北京市高危孕产妇转诊关系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院间转运可按照《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北京市危重新生儿转会诊工作的通知》(京卫老年妇幼﹝2016﹞10号)中北京市危重新生儿转诊关系进行。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

  (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

  (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

(一)护理及发育促进

  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发育支持性护理:注意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早产儿体位,减少疼痛等不良刺激,集中操作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采取适当的发育护理措施,如:新生儿抚触、视觉与听觉刺激等。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推荐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即早产儿与妈妈进行皮肤接触,利于保暖,促进母乳喂养。

(二)预防医院内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房环境细菌学监测,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三)呼吸支持

  1.安全氧疗:呼吸支持期间保持早产儿动脉血氧分压50-8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90%-95%,不宜超过95%。鼻导管吸氧时建议使用空氧混合仪控制吸氧浓度。

  2.生后早期呼吸支持:对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风险的早产儿,有自主呼吸时尽早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罹患RDS的早产儿有指征地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恰当的呼吸支持,视病情调节呼吸支持方式。

  3.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四)营养支持

  1.母乳喂养:首选母乳喂养,生后尽早开奶,充分利用初乳。

  2.肠内营养: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其他严重疾患、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早产儿应尽早开始喂养,酌情使用微量肠道内营养策略。对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或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酌情使用营养强化,包括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呼吸和三者间协调的发育成熟情况,选择经口喂养或管饲喂养。

  3.肠外营养: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及时给予肠外营养,持续至经胃肠道摄入达到所需总能量的85%-90%以上。

  4.营养状况评价

  (1)生长评价:基本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参照正常胎儿宫内生长速度,采用胎儿宫内生长曲线图进行评价。早产儿住院期间应每日测体重,每周测身长和头围。

  (2)实验室指标:常用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碱性磷酸酶、钙和磷代谢等营养相关指标,住院期间每1-2周检测1次,发现异常征象进一步检查。

(五)疾病筛查

  1.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参照《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规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诊治工作的通知》(京卫老年妇幼﹝2016﹞33号)进行。入住NICU早产儿属于听力障碍高危人群,应在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和OAE检测。

  2.遗传代谢病:参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

  3.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对出生体重<2000g、胎龄<32周、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的早产儿,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检查由具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师进行。具体筛查方法参照《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进行。

(六)常见病症的识别

  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各系统异常,根据各疾病诊治指南或规范进行处理。

  1.呼吸系统:注意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青紫等症状,及时发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

  2.循环系统: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尿量、呼吸困难、青紫、心脏杂音及末梢循环状况,早期识别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休克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3.消化系统:注意喂养困难、呕吐、胃潴留、胎便排出、大便性状、腹胀、肠鸣音及黄疸等情况,及时识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畸形及高胆红素血症等。

  4.神经系统:注意精神状况、呼吸暂停、惊厥、肌张力、前囟及头围情况,及时识别颅内出血、脑损伤、脑积水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5.血液系统: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出血表现及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6.感染:注意精神状况、生命体征、肤色、腹部情况等,及时识别早产儿感染迹象。

  7.代谢:注意监测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指标(钙、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及时发现内环境紊乱,如酸碱失衡、血糖异常、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骨病等。

(七)出院前评估及指导

  1.出院指征

  体重≥2000g,生命体征稳定,可以经口足量喂养,体重持续增长,室温下能维持正常体温,疾病已愈或可进行家庭序贯治疗。

  2.指导

  (1)喂养:早产儿出院前由新生儿科医生进行喂养和生长评估,结合出生体重、胎龄及并发症对营养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给予出院后喂养的初步建议。指导母乳喂养,介绍出院后短期内喂养方案及注意事项。

  (2)护理:指导家庭护理方法与技巧,紧急情况的处理,如呛奶、窒息、呼吸暂停等。

  (3)观察:精神状况、体温、喂养、大小便、体重增长、呼吸、黄疸、视听能力、肢体活动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4)营养素补充:一般生后数天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IU/d,3个月后改为400 IU/d,出生后2-4周开始补充铁元素2mg/(kg·d),上述补充量包括配方奶及母乳强化剂中的含量。酌情补充钙、磷、维生素A等营养素。

  (5)随访计划:告知早产儿随访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以及首次随访的时间及地点等。

三、出院后管理

  按照北京市工作要求,对出院后首次接受访视或健康检查的早产儿进行建档并实施专案管理。无条件的机构按照北京市转诊要求,将早产儿转至有关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

(一)询问既往信息

  1.首次随访时了解家庭基本信息、母亲孕产期情况、家族史、早产儿出生情况、患病情况及治疗经过,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及出院时喂养情况等。

  2.每次随访时询问两次随访期间的喂养与饮食、体格生长和行为发育、睡眠、大小便、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安排等情况。如患疾病,应询问并记录诊治情况。

(二)全身检查

  每次随访时对早产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首次随访时重点观察早产儿哭声、反应、皮肤、呼吸、吸吮、吞咽、腹部、四肢活动及对称性等。

(三)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

  测量体重、身长(高)、头围,记录测量值并描记在生长曲线图上。矫正胎龄40周及以下的早产儿,使用胎儿宫内生长曲线图进行监测与评价;矫正胎龄40周以上的早产儿,使用儿童生长曲线图进行监测与评价。根据早产儿体重、身长(高)和头围生长速度与趋势,结合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如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及干预,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如果连续监测2次无明显改善或原因不清,及时转诊,并追踪早产儿诊治情况与转归。

(四)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

  1.发育监测和筛查

  每次随访时询问儿童发育史,观察和检查早产儿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等发展情况,使用“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进行发育监测。高危早产儿在矫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同时采用标准化量表DDST方法按以下发育关键年龄完成发育筛查:第一次:3~5月龄、第二次:8~9月龄、第三次:1~1.5岁、第四次:2~2.5岁。

  有条件的机构在早产儿矫正18月龄及实际年龄30月龄时,进行语言和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的标准化筛查。

  如发现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可采用相应的量表进行筛查。

  2.发育评估

  发育监测和筛查可疑或异常者,应采用诊断性的发育量表进行综合的发育评估和医学评估,明确诊断并进行干预。无条件机构或诊断不明、治疗无效或原因不清时,应及时转诊。

  发育筛查未发现异常者,建议在矫正12、24月龄及实际年龄36月龄时采用诊断性发育量表评估。

(五)特殊检查

  1.听力评估

  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转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综合评估。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即使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仍应在6~11月龄,1~6岁每年至少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及时转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综合评估。具体方法参照《北京市散居儿童保健工作常规》进行。

  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及儿童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

  对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参照《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定期进行眼底病变筛查。

  早产儿应定期进行阶段性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具体方法参照《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进行。

  3.贫血检测

  矫正月龄1-3个月至少检测1次血常规,根据早产儿有无贫血、生长速度以及喂养情况等,酌情复查并进一步检查营养性贫血的其他相关指标。

  4.其他检查

  对于出生后有并发症的早产儿,根据病情及专科医生的建议,定期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和复查,如影像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并监测病情变化。

(六)喂养咨询与指导

  在原喂养方案基础上,根据随访监测的早产儿生长水平和速度、摄入奶量等综合因素调整下一阶段的喂养方案,使早产儿达到理想适宜的生长状态。具体参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1.乳类喂养

  (1)强化营养:采用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的方法。按矫正年龄的体重未达到第25百分位的适于胎龄早产儿及未达到第10百分位的小于胎龄早产儿,出院后均需继续强化营养。达到上述体格生长标准时,应逐渐减低强化营养的能量密度,期间密切监测生长速度及血生化指标,直至停用。

  (2)非强化营养:不需强化营养的早产儿首选纯母乳喂养,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铁、钙、磷等营养素及指导乳母均衡膳食。母乳不足时补充婴儿配方奶。

  2.食物转换

  在保证足量母乳和/或婴儿配方奶等乳类喂养的前提下,根据发育和生理成熟水平及追赶生长情况,一般在矫正4-6月龄开始逐渐引入泥糊状及固体食物。食物转换方法参照《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进行。

  3.营养素补充

  (1)铁剂补充:继续补充铁剂2mg/(kg·d),酌情补充至矫正12月龄。使用母乳强化剂、强化铁的配方奶及其他富含铁的食物时,酌情减少铁剂的补充剂量。

  (2)维生素A、D和钙、磷补充:继续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IU/d,3个月后改为400 IU/d,直至2岁,酌情补充维生素A、钙和磷。

(七)护理与疾病预防指导

  护理时间尽量集中,动作轻柔,避免频繁、过度刺激。

  1.保暖: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发育成熟度及环境温湿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适度保暖,提倡“袋鼠式护理”方法。

  2.避免感染:接触早产儿前和换尿布后洗手,减少亲友探望,每次喂奶后清洁和消毒奶具,居室每日开窗通风。保持脐部干爽清洁,若发现脓性分泌物或脐轮红肿,及时就诊。

  3.提供适宜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静,光线明暗要有明显昼夜区别,帮助早产儿建立昼夜节律。注意早产儿体位,避免吸入或窒息。

  4.预防接种:按照《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预防接种。

(八)早期发展促进指导

  了解两次随访期间进行早期发展促进的实施情况,根据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筛查或评估结果并结合养育史,进行下一阶段的早期发展促进指导。

  根据早产儿发育水平,给予适度的视、听、触觉等感知觉刺激,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练习主动运动的机会,进行适合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鼓励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及同伴关系的建立,避免违背发育规律的过度干预。

  附表:早产儿不同年龄段早期发展促进内容

附表

早产儿不同年龄段早期发展促进内容



 关联内容
  关于实施《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3年版)有关事宜的公告 公告〔2023〕12号 
  关于公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的通知 国卫医政发〔2023〕26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卫生健康行政处罚裁量细则(2023年1月修订)的通知 京卫监督 〔2023〕 1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京药监发〔2023〕26号 
  关于开展全市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京医保发〔2023〕6号 
  关于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 京医保发〔2023〕14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托育机构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卫家庭〔2023〕20号 
  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的通知》政策解读 
  关于印发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的通知 国卫办药政函〔2023〕318号 
  关于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的通知 国卫办基层发〔2023〕7号 
  关于全市推广CHS-DRG复杂脊柱疾患或3节段及以上脊柱融合手术或翻修手术等病组实际付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医保发〔2023〕11号 
  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修订《药品检查管理办法(试行)》部分条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药监药管〔2023〕26号 
  关于新增及动态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 京医保发〔2023〕12号 
  关于公布2022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及培育基地名单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3年度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3年度交流活动资助申报的通知 
  关于延续实施医疗服务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8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家庭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 京医保发〔2023〕9号 
  关于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框架体系(1.0版)的公告 
  关于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中医药结合发〔2023〕3号 

 关键字
  精神  卫生  保健
 点击上述关键字,可查看更多对应内容信息。

 相关内容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令 第 76 号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 第7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妇幼发〔2021〕11号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的通知 京卫老年妇幼〔2018〕26号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的通知 京卫老年妇幼字(2016)12号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妇幼保健院评审工作的通知 京卫妇幼〔2019〕20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妇幼保健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妇幼函〔2020〕879号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落实《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落实生育全程服务推进婚前与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 京卫老年妇幼〔2018〕22号


 搜索

上述内容如果没有如意的结果,可尝试调整关键字[]后再搜索

关键字之间分别添加空格、+、-表示同时包含、分别包含或排除关键字(示例:基本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业务&资讯 咨询&服务

公司注册

开办公司

社团组织

社保人事

电话:010-61256989

虚拟办公

税务业务

工商登记

挂靠公司

手机:17319287279(微信同号)

共享办公

资质办理

企业登记

法律事务

单间时租

知识产权

公司登记

网站建设

房屋租赁

法律事务

经营异常

银行业务

微信扫码

财务业务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版权所有 @2020   联华众创空间  京ICP备18022180号-16

网站导航  Sitemap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电话洽谈
手机洽谈
微信洽谈

微信扫一扫
洽谈沟通更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