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工位/办公室出租·工商/税务/银行核查拍照·异常解除
服务单位 联华众创



微信扫码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电话 010-61256989
手机 17319287279(微信同号)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 3500~5000元/年
工位出租 600~1000元/月
办公室/会议室/洽谈室…出租 40~80元/小时
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 500元起


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8日北京市大兴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二〇二一年一月

  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8日北京市大兴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二〇二一年一月

  序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大兴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新国门·新大兴"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建设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的五年规划,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五年规划。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关于制定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大兴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紧密衔接,系统阐明区委区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路径,是政府履行职责、编制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目 录

第一章 把握新形势,引领新发展 1

  一、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 1

  二、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4

  三、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5

  四、"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目标 6

第二章 扩大开放,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区 11

  一、高起点建设临空经济区起步区 11

  二、聚力打造首都南部城市会客厅 12

  三、构筑扩大开放政策新高地 13

第三章 产业强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16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6

  二、塑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空间 18

  三、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21

  四、激发市场新活力 23

第四章 区域协同,深度融入京津冀发展大格局 29

  一、构建"一核两翼"服务保障体系 29

  二、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 30

  三、探索跨界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 31

第五章 城乡一体,构建协调融合的现代城乡体系 33

  一、坚定不移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 33

  二、着力提升大兴新城品质 34

  三、因地制宜培育城乡融合节点 36

  四、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 38

  五、稳扎稳打创新城乡发展机制 40

第六章 夯基赋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 43

  一、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43

  二、全面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 45

  三、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6

第七章 人民至上,着力顺应民生新期盼 49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9

  二、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50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 54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6

第八章 蓝绿交织,高标准绘筑大美平原新城 59

  一、建设彰显国门形象的森林城市 59

  二、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60

  三、统筹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 62

  四、完善土壤和噪声防治体系 63

第九章 共建共享,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5

  一、建设平安大兴 65

  二、建设和谐大兴 67

  三、建设法治大兴 69

第十章 狠抓落实,全力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71

  一、加强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领导 71

  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71

  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72

  四、强化评估考核 72

  五、推动公众广泛参与 73

第一章 把握新形势,引领新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这个变局加速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大兴区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科学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战,乘势而上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大兴机场)实现凤凰展翅的五年,是为"新国门﹒新大兴"建设积聚澎湃力量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疏功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心聚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兴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全区之力做好大兴机场和临空经济区服务保障。始终把大兴机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以赴保通航,圆满完成"6.30"建成和"9.25"投运任务,彰显了"大兴效率",在大兴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实质性启动临空经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建设,临空经济区控规获批,河北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正式挂牌,发布120条自贸区制度创新清单。成立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服务保障24家航企及关联企业落地。

  经济发展不断向高质量演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超过9%,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生物医药基地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扩区控规获批,引进费森尤斯卡比、民海生物等一批重大项目,科兴中维成功研制新冠疫苗;新媒体基地加快转型升级,获批国家级"四星级"产业基地,国家广电总局首个视听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交易分中心在大兴落户;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落地。建成中关村药谷生物产业研究院、新型疫苗研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5家,建设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3个博士后工作站,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49%。

  城市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疏整促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51家、"散乱污"企业1514家、各类市场38家、物流中心126个,工业大院、物流大院实现清零,拆除违法建设全市领先,建设用地提前实现减量目标,发展空间大幅拓展。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建成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干线,大兴机场线、地铁8号线等轨道交通建成投运;与天津西青开发区、河北渤海新区医药园建立产业协同机制;与廊坊建立河流跨界断面污染源台账式管理机制,联合开展交界地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协同防控。

  城乡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大兴分区规划、亦庄新城规划、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布实施,魏善庄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涌现出李家场蘑菇童话村、大谷店国学文化村等一批特色村庄,城乡功能体系日益完善。青吴路、庞魏路、团桂路等建成通车,马西路南延、京良路二期等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黄村第三水厂一期、西红门和天堂河再生水厂等投入运行,建成变电站13座,新增及在建燃气管线65.5公里,实现镇镇通天然气,全区供热面积达到3.09亿平方米,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打赢大气污染治理翻身仗,PM2.5浓度由2015年的96微克/立方米降至37微克/立方米,2020年首次实现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狼垡城市森林公园、南海子公园二期等22个高品质公园建成开园,新增造林面积10.58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89%。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引进清华附中、育才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示范区"称号;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分别增至823家、178家;设立全市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建成新城北区体育中心、冰壶馆等体育设施。"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建成保障性住房7万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全面铺开。2个低收入村、1679个低收入户实现脱低,察右前旗、新疆和田县等5个受援地如期脱贫摘帽。

  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城乡结合部整治向纵深推进,出租房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接诉即办"走在全市前列,推行街巷长、小巷管家等共治机制,创新建立智慧平安小区应用体系。基层治理不断加强,形成"拉家常""红色物业""社区自治+职业经理人"等一批创新举措,撤村建居试点稳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4G信号和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5G基站1800余个,"一云两平台"上线运行,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工程,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智能。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圆满收官,累计入市155公顷,为《土地管理法》修订贡献了"大兴方案"。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大兴营商服务中心,群众办事实现"一网预约""一网申报",企业开办实现"一天领照、当天领票",推出"中午不断档、周末不打烊"等创新服务举措,在全市率先设立出口退税资金池。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整合优化成立大兴发展、兴投公司、物业集团等,建立三级国有资本监管运营体系。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幅明显下降。

二、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联系更加紧密,"四个中心""四个服务"的能量进一步释放。作为首都发展的新空间,大兴区担负着越来越重的职责和任务。大兴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北京打造世界级航空双枢纽,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大兴区联通"一核两翼"的区位优势凸显,牵引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动能强劲。全市深入推进城南行动计划,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医药基地、临空经济区集中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率先突破、蓄势待发。以疏解非首都城市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兴区疏解与承接并行,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平原新城建设提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全区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建设"新国门·新大兴"信心倍增。

  同时,大兴区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经济体量不大,二产三产不发达,主导产业不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低端,创新创业生态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镇化水平不够高,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农村农业发展动力不足,"涉地乱象"整治、城乡结合部治理任重道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项,基层治理能力和体系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综合分析判断,大兴区进入新发展阶段,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区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国家和首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赋予的新职责,深刻认识大兴发展必须克服的困难、战胜的挑战,准确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奋力开创"风生水起在大兴"的新局面。

三、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北京市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兴区要走在前列、争创一流,努力为全市发展多作贡献,建设好现代化平原新城、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繁荣开放美丽新国门。展望二〇三五年,大兴区"三区一门户"功能显著增强,更加适应国家和首都发展需要,成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发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区,中国药谷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创新生态、创新能力达到领先水平,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跨越式增长,地区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市前列;建成国际一流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城,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战略支点;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智慧大兴、法治大兴、平安大兴建设持续巩固拓展,韧性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风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森林环抱、水系连通的绿海田园成为靓丽名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健康大兴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达到更高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大兴建设好"的嘱托,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两区"政策为牵引,狠抓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深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区域协同,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竞争新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二)原则要求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严格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始终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更加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加突出开放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加突出安全发展等基本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革创新、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首都新发展作出大兴贡献。

  (三)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以大兴机场为依托,国际交往功能显现,"两区"建设成果显著,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承担国家级战略对话合作功能,营商环境水平达到全市领先地位,国际要素进一步集聚,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桥梁纽带和战略腹地作用充分彰显。

  --产业发展迈上大台阶。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明显增强,以医药健康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具备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建成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和综保区,生物医药基地和新媒体基地跨入千亿级园区行列,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有效推进,经济体量实现大幅跃升。

  --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城南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新成效,建成一批水电气热、交通等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大兴新城西片区建设初具规模,海子角片区和团河片区功能有序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文明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扎实有效,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大兴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与"新国门﹒新大兴"相适应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影响力。

  --生态文明实现新跨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永定河生态功能逐步修复,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垃圾分类成为全区人民自觉行动,污染治理成效巩固提升,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天蓝水净地绿的人居环境基本构建。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七有""五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创建国家卫生区,健康大兴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有温情、居民更有温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基层治理开创新局面。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有序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逐步成型,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城乡结合部治理取得决定性进展,探索推广一批城乡治理微改革微创新,基层治理走在全市前列,平安大兴、法治大兴建设迈出新步伐,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显著提高,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持续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演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 扩大开放,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区

  服务支撑中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以赴建设临空经济区,构筑首都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助推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打造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

一、高起点建设临空经济区起步区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经济区、自贸区和综保区,营造"类海外"环境,全面提升临空经济区的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化水平。

  (一)科学有序布局起步区功能

  严格落实临空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港区城一体化,开展空间规划与风貌设计,做好战略留白,利用好地下空间,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形成运转顺畅的协同发展机制。实施临空经济区三年行动计划,科学确定开发时序和建设规模,全面拉开临空经济区起步区主体框架。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国际化,积极引进符合功能定位的外资项目。聚焦国际生命健康主导产业,重点推进数字产业园、国际航空科创园、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园、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建设,建成临空发展服务中心、人才大厦、国际消费中心等空间载体,吸引一批国际大制药企业、创新公司落地。立足全国唯一的跨省市综保区建设,合理优化功能布局,建成公共保税库等基础设施,引进保税研发、国际贸易、跨境冷链等产业项目,实现综保区一、二期封关运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二)适度超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大兴机场二期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完善交通、市政、能源、生态等体系建设。着力发展以5G网络、物联网、边缘计算等为核心的智能化基础设施,率先布局前沿性新应用场景,推动仓储物流机器人应用示范,树立智慧园区新标杆。建成临空经济区有轨电车一期,畅通广方大街、弘礼街、榆平路等微循环道路,统筹实施综合管廊、资源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绿色、智能、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

  (三)营造宜居宜业的"类海外"环境

  聚集国际高端要素,建成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购物等项目,打造活力高效的国际社区。优化口岸免税店布局,提供24小时活力空间。高标准建设大尺度绿化空间,塑造公园绿地、绿廊、湿地水系等多维景观,形成林水相依、绿色秀美、融合一体的生态格局。建立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支撑和服务体系,设立外籍人才服务大厅,提供与国际环境相匹配的配套设施,实施国际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永居、国际权威职业认证资质与国内相应专业职称的转换认定、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高地。

二、聚力打造首都南部城市会客厅

  服务于首都国际交往中心战略定位,强化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南中轴延长线的窗口功能,建设集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国际资源要素承载、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于一体的首都南部城市会客厅,融入全市对外开放合作新发展格局。

  (一)规划建设国际交往新空间

  衔接全市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布局,以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南中轴延长线、南五环沿线为重点,规划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拓展政治交往、商务交往、民间往来等空间载体,多维度展现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魅力,构建大国首都新兴国际交往功能重要承载区。大兴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突出航空运输、国际商务、经贸合作等功能。南中轴延长线区域,完成规划研究,预留国事活动空间。

  (二)建设首都交流互鉴新枢纽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科技、产业、人才、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临空指向型总部,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推进友城合作提质增效,拓展中日、中欧等国家友城合作广度和深度。集聚国际会议会展资源,高水平设计和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及配套设施,以高端展、国际展、特色展为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展入驻,提供文旅休闲、会议会展、消费体验等高品质服务,提高国际会议承办能力。

三、构筑扩大开放政策新高地

  扎实推进"两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实施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2023年),形成首都新一轮服务业开放的大兴模式。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自贸区建设,充分发挥京冀两大片区集成优势,打造政策最优的自贸区。

  (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创新服务贸易管理,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海关"政策创新,建设"智慧海关""智慧边检"。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开展数字货币、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本外币一体化等试点,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建设"单一窗口"空港电子货运平台,推动全程无纸化,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实施"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建设无关化国际商务区,深化国际服务贸易合作。

  (二)促进重点产业开放发展

  聚焦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重点优势产业,努力探索与国际先进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和要素供给体系,构筑产业要素国际化配置新优势。实施生物医药产业促进政策,放开干细胞临床运用等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及转化环节的许可发放,建立临空经济区国际医疗复合平台,缩短进口药贸易周期。探索实施供应链保税,针对航空保障、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产业核心材料及零部件项目,探索开展以"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的保税监管模式,建设分产业的关键材料零部件共享平台。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针对特定高精尖产业领域,争取实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财税优惠政策。

  (三)深化投资领域改革

  坚持创新打头、服务至上,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对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登记制、网上自动登记制和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放宽海外资本落地限制。实施"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和"无接触式"全方位监督执法模式。承接好市级权限下放,实现临空经济区的事临空经济区办。

  (四)创新布局数字贸易试验区

  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政策优势,重点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实施"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式管理,全力打造创新型数字贸易试验区。聚焦数字货币、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升级开放政策制度环境,创办数字经济论坛,推动数字龙头企业集聚,促进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集群化发展。积极引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新型数据中心,建设离岸数据中心,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强化数字经济服务应用,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场景,推动金融科技与数字贸易(经济)创新实验室落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落实"三个更好一点"要求,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加强政策集成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跨境数据运营监管、展示交易等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数字跨境传输安全管理、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等试点,探索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全面打开数字贸易开放新格局。

第三章 产业强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立足科技创新引领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产业强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稳定供应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打造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握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区域要素资源特色,构建以医药健康为核心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为潜导产业,以科技服务、航空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做优做专核心产业

  医药健康产业。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创新药物、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产业。生物制药重点发展基因诊疗、新型疫苗、抗体、细胞免疫疗法等细分领域。创新药物聚焦肿瘤靶向小分子药物、罕见病等新药研发。现代中药重点针对优势领域培育特色的中药材大品种。高端医疗器械发展体外诊断、护理和康复设备等。加强干细胞治疗、肿瘤、骨科与健康产业融合,引入健检、基因测序和细胞治疗等前沿医疗服务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二)做大做强潜导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先机,促进信创、数字创意与设计、新一代视听、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专业化发展,加快聚集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信创产业聚焦整机制造、信息存储、软件开发等领域。数字创意与设计产业以内容创作、数字传播与营销、电竞漫画为特色。新一代视听产业主要加强5G、8K超高清、VR等新技术在广电网络、数字新消费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和产业化。

  智能装备。聚焦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重点发展与氢能、机器人、航空科技相关联配套的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产业。氢能产业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及其汽车发动机研发制造、氢能技术与场景应用等领域。智能机器人重点发展医疗手术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航空智能装备围绕商业火箭、卫星互联网示范应用等领域,重点发展陀螺仪、惯性导航等航空航天器精密设备制造,加快培育先进智造产业集群。

  (三)做精做实支撑产业

  科技服务。对接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和培育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研发外包等领域的专业机构,搭建科技服务综合平台,构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全链条科技服务供给体系。

  航空服务。强化高品质航空保障服务,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产业。航空物流聚焦航材物流、特种物流、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和智慧物流示范区。鼓励开展直升机维修、境外航材包修转包等航空维修业务。围绕航空服务、航空维修技术、精密装置加工技术等领域,支持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航空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加速集聚国际航空货运领军企业、航空维修机构,推动航空服务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金融服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导向,精准衔接发展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发展航空金融、科技金融、离岸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业态。按照临空经济圈层式发展特点,吸引商业银行、保险企业、跨国企业财务公司、航空租赁公司等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落户,增强服务临空枢纽发展的国际金融专业能力,打造临空国际金融服务港。创新"金融+"模式,推动金融与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注入活力。

  商务服务。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聚焦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会议会展、会计、法律、管理咨询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国内外知名商务企业集聚。持续扩大北京电子商务中心区影响力,加强移动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布局,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建立海外运营中心、"体验店+保税仓",建设北京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引领区。

二、塑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空间

  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强化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耦合,有序开发利用产业空间载体,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产业功能区,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

  (一)打造中国药谷

  紧抓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医药健康产业链加速整合机遇,加快生物医药基地扩区实施,完成起步区开发建设,建成创新中心、医疗器械园二期等产业空间,促进科兴中维新建项目、沃森生物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见效,构建产学研服生态闭环,培育千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提升产城融合水平,推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型医院和科学研究中心落地,配建一批职工公寓、人才公寓、专家公寓和生活服务设施,争取地铁20号线近期实施,塑造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功能区、滨水地区的第五立面景观,强化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配套保障,补足产业服务链条,形成职住平衡的产业新城。着力构建开放式创新格局,重点承接龙头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和培育独角兽、瞪羚、"小巨人"企业,完善科研孵化等配套功能。增强智慧便捷服务能力,搭建智慧园区可视化大数据平台,集合科研专利申报、医学信息数据库、检验数据库服务等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智慧园区。

  (二)树立北京中日创新合作标杆

  紧抓东亚区域经济全面合作(RCEP)机遇,加快建设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制定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瞄准中日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交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健康、前沿制造等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合作示范区。依托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布局氢能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功能,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示范站、氢能展厅、氢能科技园,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打造全球氢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高地。强化中日创新合作,突出科技特色和制度特色,探索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和应用模式,对接国际创新体系,吸引日本隐形冠军企业落地,创建中日创新孵化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中日创新合作策源地。支持外商在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投资。建设日本企业产品服务展示体验与交易中心、中日二次元动漫主题公园,导入日本餐饮、酒店、商业等特色设施,推动中日文化交流融合,将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成为中日两国合作展示窗口。

  (三)打造数字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推动新媒体基地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赋能,率先示范5G、VR等新技术应用,汇集高端资源要素,优化园区服务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数字文化产业示范区。明确产业功能分区,盘活工业厂房和闲置楼宇,加速星光影视基地转型升级,建设信创产业园、国际动漫电竞产业园、新视听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助力构建信创产业链、视听产业链,形成主导功能清晰、特色鲜明、创新企业集聚的发展态势。精准对接产业园区服务需求,以城市客厅与设计创意大街为核心项目,提前研究地铁19号线站点周边开发建设,完善商业商务等功能配置,打造"时尚大街"等城市级地标名片。

  (四)建设中关村大兴园协同发展组团

  遵循空间组团化、产业链条化、功能融合化的发展思路,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统筹镇级园区、集体建设用地等产业空间,推动镇级工业区融入专业园区发展,促进一体规划、政策覆盖、招商联动,形成协同联动的产业功能组团。生物医药组团以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拓展并带动黄村镇、北臧村镇等产业空间,延伸医药健康产业链条,配建高品质服务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临空经济组团以临空经济区为核心,拓展并带动榆垡镇、礼贤镇、魏善庄镇、庞各庄镇、安定镇等产业空间,紧紧围绕临空经济区功能定位、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发展临空关联产业,提升周边配套水平,为临空经济区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承载空间。新媒体组团以新媒体基地为核心,拓展并带动西红门镇等产业空间,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布局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的精品商业设施,提升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水平。

三、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瞄准产业主攻方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建设以产业化创新为特征的科技创新引领区。

  (一)建设首都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

  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探索建立与"三城一区"科技资源对接机制,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内外高精尖项目。加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推动医药健康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跨界创新和联合攻关。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聚焦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领域,建设智能制造中试熟化平台,实施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中试放大、产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的转化链条,打造首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地。依托临空经济区、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中日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开展氢气压缩机、质子交换膜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坚,推动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协同创新,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培育新型科技研发载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集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全链条创业孵化服务生态网络,引导科技企业、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建设运营孵化器和加速器,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标杆型孵化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创新、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形成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

  建立健全研发服务平台。依托区内科研资源,联合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研发设计、分析检测、实验试制等技术服务支撑。引导区内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创新平台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创新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等对外开放、资源共享、协作共用,更好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建立适航审定中心和航空科技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航空科技资源集聚。建成中检院二期、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生技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

  (二)攻坚核心技术

  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地,支持驻区高校、科研院所主动承接新一代人工智能、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大专项,优先保障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围绕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强生物疫苗、医疗耗材、基因诊疗、新药研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国产替代。

  (三)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

  健全科技研发投入及管理机制。推动首台(套)、创新券、企业研发投入增量补贴、政府间接投入等政策落实落细,完善创新产品与服务的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支持企业持续开展新药国际临床和产品国际认证,推动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建设中日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引进国内外知名技术交易(转移)机构,为创新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强化知识产权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司法仲裁、合法性审查等快速处理机制,用准用好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政策,实现知识产权的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

四、激发市场新活力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度挖掘新消费潜力,强力提升新服务效能,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促进投资消费供给侧改革

  培育消费新模式。顺应居民消费理念、方式和习惯变化,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向体验化、品质化和数字化方向升级。优化国际购物环境,布局一批免税店,发展"首店"经济,引入一批国际品牌店、旗舰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建设西红门家庭社交商圈、天宫院时尚休闲商圈等五大商圈,支持荟聚购物中心、龙湖时代天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提档升级,推广"功能+场景+体验"新型消费,培育形成京南商业地标。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完善便民网点布局,推进现代化综合市场建设,推广"无接触"配送,合理布局集超市、理发店、洗衣店、药店、末端配送点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配置线下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快递机器人等智慧服务终端,打造"24小时响应"的便民服务体系。加强电商新业态布局,探索建立电商直播基地。扩大文化旅游新消费,鼓励云旅游、云演艺、云博物馆等新业态发展。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有效投资,实施一批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的重大项目,有效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抢抓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实施机遇,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加大城市更新、农业农村、"五新"等领域投资力度。完善"1+N"产业促进政策,资金补贴向先进智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倾斜。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的投资运营,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打造营商环境大兴样板

  持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示范工程迭代升级,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制度环境。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涉企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行"容缺办理""承诺制办理"等机制,大力推广全程网办、移动端办理,推进"秒批""秒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政务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健全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制度,落实好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稳企稳岗等政策措施,保障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市场主体需求,健全走访企业、"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强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注册登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探索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试行信用承诺登记,健全个人诚信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罚措施,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

  (三)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完善建设用地利用政策。推广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采取弹性土地出让制、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灵活供地方式,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强化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利用,研究制定促进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办法,健全原土地产权人自主升级改造、土地收储、联营联建等多种方式利用机制。创新产业用地使用方式,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试点,研究推进用地性质混合、主体功能兼容的综合用地管理,实现不同产业用地类型之间的合理转换。建立腾退空间再利用管理机制,创新规划、土地、消防等政策机制,因地制宜补充公共服务短板、建设公园绿地、发展高精尖产业,增强腾退空间利用效能。

  强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健全动态管理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通过梯队管理、分类指导、重点培育等方式,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创新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机制,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以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方式进行融资,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更多专业市场机构投资运营。

  大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一企一策,做强优势企业,培育百亿级规模的龙头企业,壮大十亿级规模的骨干企业,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深化国企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构建以管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新模式,优化调整国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提高国资监管水平。

  构建招商引资大格局。创新招商机制,积极引入招商服务机构、专业招商人才,推动服贸会、京港会等大型展览交易活动在区内设立主会场或分会场,主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招商,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坚持招大引强、招优引链,建立重点产业目标企业库和招商资源企业库,积极吸引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一企一策为头部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产业精准招商新机制。

  (四)完善人才引育机制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汇集全球顶尖智慧,拓宽国际化人才(团队)招募和引进渠道,靶向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高标准配给科技创新资源,创新国际间人才和技术合作形式,推动海内外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形成首都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新主场。引导和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开发体系,创新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服务政策,健全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统筹用好积分落户和工作居住证政策,配建专家公寓、人才公寓,提升人才与企业的匹配度。推动更深层次的校地合作,推动国际国内顶尖科研院校与区内重点企业联合人才培养、联合技术创新、联合成果转化,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新机制。加快各领域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集聚,着力引进教育、卫生、经营管理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体行业人才成长和事业快速发展,厚植人才沃土。

  塑造更具创造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奖励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模式,建立关键岗位人员、核心骨干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机制,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推出"创新贷""创业贷",设立政策性科创引导基金。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引导企业家持续开展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营造更具效率的人才服务环境。深化人才发展制度管理,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开展"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正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正高级经济师、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试点。强化生物医药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和管理。推动政府服务平台设立人才服务专口,实行人才认定、人才政策申请联动办理,实现人才诉求线上办理全流程服务。

第四章 区域协同,深度融入京津冀发展大格局

  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大兴区"一核两翼"桥梁纽带和战略腹地作用,主动服务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建设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

一、构建"一核两翼"服务保障体系

  紧抓央地联动疏解机遇,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的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和公共服务功能资源落地,打造高品质的功能疏解承载地。

  (一)全面提升功能承接服务水平

  积极对接中心城区优质资源,推动中国节能、中国电建北方总部等项目落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中央及北京市疏解项目和政策,引进符合"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的企业,全力做好承接空间、政策引导、设施配套等服务保障。选取重大交通通道沿线、重点产业园区等基础较好的适宜区域,规划建设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的城市微中心,打造小而精、小而专的功能疏解集中承接地。

  (二)积极服务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

  全力支持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以大兴机场、重大交通通道为重点,提供便利化的出行服务,实现19分钟直达雄安新区、35分钟直达城市副中心。加强主动服务和对接,在临空经济区布局国际商务贸易功能,为"两翼"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临空服务。以临空经济区、生物医药基地为重点,促进创新资源合作和产业分工协作。

二、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

  聚焦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推动交通设施直连直通,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实施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联动发展格局。

  (一)建设直连直通的交通体系

  强化与区域重要节点的快速连接,配合建成京雄商高铁(北京段)、城际铁路联络线二期、京雄高速(北京段)等重大交通设施,推进区域快线S6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提升航空枢纽、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主干路等多式联运功能,形成服务京津冀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二)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

  统筹制定综保区、自贸区的产业协作专项政策,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京冀两片区产业差异化、融合化发展。深化与津冀地区的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围绕化药原料药、中药提取、饮片前处理等环节,在河北沧州、天津蓟州等区域延伸产业链布局。深入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支持企业以"注册+生产"方式开展产业配套,形成完善的跨区域协同监管模式,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一体化发展。综合采取共建园区、品牌输出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产业链条跨区域协同布局。

  (三)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落实京津冀统一的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推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的协同监管,加强空气重污染的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携手留住京津冀蓝。在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方面开展联防联治。建立跨界水体协同治理机制,深化断面监测、污染治理、联合执法等领域合作,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三、探索跨界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

  坚持协同共进,强化与廊坊片区的深度协同,优化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丰台区的协调联动机制,深化对口帮扶,共绘跨界区域协同发展"同心圆"。

  (一)创建跨界治理新典范

  坚持临空经济区"一个规划、一套标准、一体建设",统筹区域产业发展、职住平衡,推动与廊坊片区的区域共治、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打造京津冀协同治理新典范。全力配合京冀两省市组建联合开发平台公司,实现综保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完善与首都机场集团、京津冀三地航空公司的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统筹协调港区的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探索建立京津冀三地人才管理、使用、交流等工作机制。推动大兴区和廊坊市建立联合公交系统,实现跨区域公交互联互通。

  (二)建立区际协同发展机制

  加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协调互促和利益共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社会管理等机制,推进亦庄、旧宫、瀛海、青云店、长子营、采育等东南六镇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功能复合,实现经济社会双向促进。加强与丰台区的协调联动,共同优化提升南中轴延长线、五环路沿线发展环境,为首都南部地区的景观风貌塑造提供支撑。

  (三)完善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深化援受两地联席工作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受援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对口帮扶向协同发展转变。精准开展结对帮扶,深化与结对地区的交流交往机制,健全干部挂职、产业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帮扶长效机制,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协作,合力构建大帮扶格局。

第五章 城乡一体,构建协调融合的现代城乡体系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机制,深化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乡宜居品质,构建功能清晰、协调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功能体系,打造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

一、坚定不移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

  坚决服从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局,坚持疏控并举,以提促疏、以提促治,全力改善环境、消除隐患、提升功能,推动形成常态化城市治理新机制,促进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疏整促专项行动机制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五年专项行动和年度实施方案,健全疏整促长效管理机制。深化街面秩序治理,常态化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宜居街巷。持续推进"拔钉子"行动。加大"两违"联合巡查力度。建立健全联动执法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涉地乱象"、新生违法建设和环境违法行为,深入抓好规划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推动京南物流基地减量减负,重点发展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业态,实现转型升级。更加注重优化提升实效,制定商业街区、地铁出入口等重点区域品质提升计划,推进战略留白地块绿化建设,优化城市功能、补齐服务短板。坚持国际一流标准,布局建设一批"城市家具",发挥方便实用、装饰审美、文化传承功能。规范楼宇、地标建筑的夜景照明管理,让城市夜晚亮起来,提升城市魅力。

  (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严格落实人口调控责任制。优化人口结构,积极承接发展与首都定位相适应的功能和产业,有效调控产业对人口的吸纳功能,推动"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科学引导人口分布,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居住功能和产业分布,引导本地居住人口就近就业,实现区域内更大范围职住均衡。加强人口服务管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完善人口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提高精准服务保障能力。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人口评估机制,加强人口发展与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机制

  坚持减量发展,严守"双控""三线",强化全域空间管控,保证战略留白空间,确保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9平方公里以内。综合推动拆除违法建设、集中建设区外国有城乡建设用地整治等任务,健全城乡建设用地"供减挂""增减挂"机制,合理确定拆占比和拆建比,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和建筑规模减量。制定土地整治单元管控政策,加强非建设空间的管理。建立跨规划实施单元跨项目的实施机制,统筹加强土地资源要素、开发建设、实施时序、成本分摊等综合实施和动态平衡,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二、着力提升大兴新城品质

  突出大兴新城综合服务保障功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大兴新城西片区建设,完善团河、海子角片区城市功能,全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生态宜居品质,建成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大兴新城。

  (一)实施大兴新城建成区城市更新

  严格落实分区规划,完成大兴新城11个规划单元控规编制,完成海子角、狼垡等6个重点功能区规划成果报审。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求,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行动计划,健全城市更新机制,统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空间织补、街区小巷治理和老旧厂房厂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抓好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心工程,建立健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机制,推广"片区统筹、街区更新"模式,加快建立确保微利可持续回报的利益平衡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全面完成海子角、辛店村、车站北里1-7号楼等区域改造任务,开展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水黄问题。利用边角闲置用地和低效存量用地,增加绿地广场、公共体育、公共停车、便民服务和公共安全设施,建成一批城市公共空间织补项目。实施新媒体基地、镇级工业区等区域的老旧厂房厂区和商务楼宇更新改造,开展危旧楼房改建和翻建工程,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居住环境。

  (二)加快大兴新城重点功能区建设

  增强大兴新城综合服务保障中心功能,加快大兴新城西片区、团河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进度,构建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高品质新城。开发建设大兴新城西片区起步区,制定综合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加快义和庄、埝坛、七街地区土地上市步伐,有序实施东芦城等村庄搬迁及安置房建设,不断积蓄新城西部区域发展势能。完善团河地区城市功能,对接谋划司法单位搬迁工作,建立健全市区联动发展机制,加紧补充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京开路以东地区城市面貌。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模式),统筹推进大兴新城站、北京大兴站周边一体化开发,规划建设芦城南站、首都医科大学站等轨道微中心,打造功能复合、高品质、服务居民的活力中心和消费中心。

  (三)打好城乡结合部改造攻坚战

  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规划管控,围绕环境和安全整治、出租房屋等重点领域,系统开展重点村庄综合治理,完善城乡结合部治理机制,大力改善环境面貌和社会秩序。研究推进金星地区、旧宫镇南街等城乡结合部村庄改造,消除治安、消防、食品、药品等各类安全隐患,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地区转型发展。健全出租房屋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村民自建房屋达标出租,依法整治群租房。强化城乡结合部精细化管理,创新人员排查、房屋建设备案、联合执法等机制,推广片区联合党委、综合执法中心等治理模式,促进城乡结合部蝶变。

三、因地制宜培育城乡融合节点

  发挥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节点作用,统筹新型城镇建设,编制完成庞各庄镇等11个镇域空间规划和全部村庄规划,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高品质建设新市镇,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发展内生动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一)建设大兴新城联动创新区

  大兴新城联动创新区包括西红门镇、北臧村镇、黄村镇,突出与大兴新城的功能融合、空间融合和配套服务。西红门镇重点服务保障新媒体基地、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植入商务、商业等业态,构建现代商务服务镇。北臧村镇依托生物医药基地,配建居住、康养、商业、文旅等设施,建立镇园协同互促发展新机制,建设绿色休闲创意镇。黄村镇重点服务保障大兴新城的居住、商业、商务功能,实施村庄整治、环境改善,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大兴新城综合服务镇。

  (二)建设亦庄新城联动创新区

  亦庄新城联动创新区包括亦庄镇、旧宫镇、瀛海镇、青云店镇、长子营镇、采育镇,突出与亦庄新城的产业协同、功能联动。亦庄镇、旧宫镇、瀛海镇全面融入亦庄新城发展格局。亦庄镇重点承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功能,旧宫镇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瀛海镇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促进产城融合。青云店镇、长子营镇、采育镇围绕亦庄新城配置城镇功能,推动镇级工业区融入亦庄新城产业集群体系。青云店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休闲旅游,完成中心镇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建设绿色田园文旅小镇。长子营镇重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七十二连营"风情街等项目建设,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采育镇重点建设冰雪小镇等项目,持续提升镇中心区服务品质,构建京南运动和农旅休闲特色镇、城乡生态宜居新市镇。

  (三)建设临空经济联动创新区

  临空经济联动创新区包括魏善庄镇、庞各庄镇、安定镇、榆垡镇、礼贤镇,突出与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协作和功能配套。魏善庄镇做好文化和航空服务两篇文章,重点发展临空服务、文化产业、数字经济,做实功能性新市镇,塑造南中轴文化节点、临空复合园区。庞各庄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航空服务、文旅休闲和金融科技,建设生态农业体验基地、智慧航空服务节点、文旅健康示范片区。安定镇重点发展临空服务、循环经济、都市农业等产业,延伸古桑文化产业链,打造航空配套服务镇、古桑休闲旅游镇。榆垡镇和礼贤镇服务保障临空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临空服务和都市农业,构建临空经济配套服务区和商务服务镇。

四、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突出科技兴农,健全村庄规划机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绘就具有大兴特色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实做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深入推进农业"调转节",高标准做好"稳粮增菜"工作,增强首都保障能力。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温室、植物工厂、数字田园,推广农产品工业化生产应用场景,发展高效智慧农业。围绕西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培育创建农业特色品牌。着眼首都市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深化国家级农业绿色先行区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旅游服务、乡村文化的有效衔接。建设庞采路高端特色农业产业带,通过外引高端企业、内扶优势主体,成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一批平原农旅特色产业项目,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新精准扶持政策,发展壮大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

  创新农林用地管理利用模式。用好点状供地等政策,在乡村配置更多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等功能,为农业发展提供商务、展览、教育等综合服务,增强产业用地供给的精细化程度。健全农业园区经营管理、考核评价、用地退出机制,培育和发展镇属统一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最严耕地保护制度,结合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逐步调出耕地保护空间内的规划建设用地,推进复耕复林,确保完成大兴机场专项整治任务,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创新农田环境管护机制,试行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机制。彻底清理涉地合同,强化农地效益综合管控,促进高效利用。探索"以林谋业"的林下经济新模式,开展林粮、林菜、林菌、林药、林花等林下种植,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双提升。

  (二)提升乡村宜居品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分批完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一村一策"实施村庄改造,建成一批特色村庄,构筑大美村庄景观。严格村庄建设管理,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引导规范农民新建、翻建房屋。强化多渠道资金筹措模式,持续补齐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美丽乡村设施投资和运营管理,建立村民积极参与、自觉维护的长效机制,努力把乡村环境改到底、改到位。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农林废弃物处置方式和机制,推动农村第五立面整治,建设景观农田和水岸生态廊道,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构建农田、水系、村庄交融相依的生态景象。

  (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提高农民就业意识,完善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增加集体资产、盘活村庄资源,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农业科技型人才,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设立乡村创业基金,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吸引人才返乡,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五、稳扎稳打创新城乡发展机制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有效化解土地成本高企等突出难题,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潜能,构建城乡融合的政策体系,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打造集建地入市改革升级版

  深化集建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发展导向,探索镇级联营公司运营管理机制创新,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产权流转交易管理体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引入第三方等方式,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提高联营公司管理运营水平。深化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以保障公共利益、农民利益不受损为前提,采取"征地"转"集地"直接入市的模式实施供地。拓宽集建地利用途径,支持建设租赁房、共有产权房等,完善建设运营和监管机制。深化"村地区管",探索流转土地托管等规模运营模式。

  建立健全集建地产业落地机制。加大区级统筹使用力度,建立与国有土地一体规划、一体招商、一体布局的建设发展机制,推动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新支点、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引擎。合理安排地块上市节奏和开发建设时序,加强与临空经济区、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生物医药基地的建设时序有效衔接,重点发展商业、商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实现与重点园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二)创新宅基地管理利用模式

  稳妥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有序推进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全覆盖。研究制定宅基地面积超标、一户多宅等管理利用机制。推广安定镇村庄异地迁建、西红门镇大白楼宅改等模式,实现安定垃圾填埋场7个村异地迁建入住,改善区域整体面貌。

  激活宅基地资源发展民宿旅游。盘活现有宅基地和农宅资源,发挥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农业等优势,聚力打造永定民居、中轴驿站、凤河人家三大主题型民宿组团,培育和营建特色民宿、乡村地标建筑,形成富有吸引力的乡村体验旅游品牌。推动中国民宿设计大赛会址、非遗传习所、乡村民艺文创基地等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体验区,为居民提供周末休闲游憩胜地。

  (三)创新城乡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加大集建地供地力度,加快资金回笼,综合实施"一库一池"以奖代补、剥离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大幅降低债务包袱。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健全跨区域资金平衡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融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完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投入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加强农村金融创新,探索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采取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方式提升金融支农能力,推动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

第六章 夯基赋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

  坚持绿色、安全、高效、智能的发展方向,补齐交通和市政设施现状短板,适度超前布局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构建高标准、广覆盖、智慧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一、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坚持交通先行,加强大兴机场、轨道交通、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互联,联接"大通道"、畅通"小循环",全面提升路网通达性,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一)构建对外联接大廊道

  完善对外交通网络,扩大"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交通圈"覆盖范围。积极推进兴航线、市郊铁路京九线和地铁19号线、9号线、8号线南延等规划建设,全面拉开首都南部轨道交通骨架结构。建成大兴机场北线高速东西延等高速公路,实现房黄亦联络线通车,完成魏永路东西延、马西路南延等道路工程,积极推动104国道(兴亦路-G105)、黄亦路、兴良路等道路升级改造。

  (二)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增强三座新城、重点产业园区之间的道路联系,建成芦西路等城市快速路,拓宽提级京良路、大礼路等主干路,推动东环路二期、芦东路、庞安路等道路建设,建设百合巷、紫竹街、新志路等支路,打通兴华大街南延等节点,畅通道路微循环。围绕道路交通堵点和难点,实施重点商圈、学校、医院等区域交通疏通工程,建设交通路口信号灯自适应调整系统,推动交通信号灯和市政道路路灯全覆盖,提升交通畅通性和安全性。

  (三)优化公共交通体系

  持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保障能力,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及运力,研究增设大站快线公交,建设区域公交示范线路,新增一批公交场站,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逐步消除公交覆盖盲区。优化全域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公交、轨道交通、客运站融合和接驳换乘,构建多层级、高效率的客货运输枢纽服务网络。多措并举增加停车设施供给,挖掘街区、社区立体停车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建设立体停车楼和P+R停车场,采取错时停车、智慧停车等模式,缓解停车难。加强停车充电一体化建设,推动智能收费系统全覆盖。完善绿色交通机制,增设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加强自行车道、步行道管理,建立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融合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绿色化、智慧化水平。

  (四)建设覆盖全域的慢行系统

  顺应人民慢生活需要,实施"漫步大兴"计划,整合现有自行车道、绿道、步行道,构建串联新城重点功能区、文化遗址遗迹、滨水空间、公园绿地、特色民宿等功能节点的复合型慢行体系,打造大兴"慢生活"休闲品牌。规划沿永定河的漫步带,打通北臧村镇、庞各庄镇、榆垡镇等绿道断点,左堤路改造提升为马拉松赛道,形成绿氧漫步空间。构建多彩庞采田园休闲带,串联万亩梨园、月季花卉园、古桑园、现代农业园等农业资源,形成以田园漫步为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新凤河、永兴河、临空经济区中央公园等重点地区规划骑行旅游线路,完善停车场、休憩长廊、生态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为居民和游客创造亲近自然、健康精致的慢生活体验。

二、全面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加强新技术应用,完善城乡供水网络,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形成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资源能源体系,增强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一)构建安全高效供水网络

  完善大兴新城、亦庄新城(大兴部分)、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三大供水分区设施建设,建成黄村第三水厂二期、大兴机场水厂一期、魏善庄配水厂等供水设施,沿芦东路、黄亦路等道路铺设配套供水干线,同步推进自备井置换,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实施现状村庄集中供水工程,配建供水管线,实现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达到60%。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用水监管力度,持续压采地下水,实现产业结构、社会建设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建设节水型社会,深化节约用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建立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二)健全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优化电网结构,实施医药园、自贸区、孙村、综保区等输变电工程,稳妥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老旧小区电力改造工程。紧密服务区域开发建设,配套康庄供热厂供气管网,建设临空经济区城南门站。推动供热清洁低碳发展,扩大观音寺等供热厂覆盖范围,大力发展燃气分散供热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持续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开展分布式光伏、氢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示范应用,实施农村煤改清洁能源的智能化改造,努力在落实绿色北京行动中走在全市前列。

  (三)增强垃圾处理能力

  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建成安定循环经济园区,新建13个垃圾转运站,推动生活垃圾转运站全覆盖,形成户分类、村(社区)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促进生活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引入第三方企业参与再生资源回收,推动垃圾就地处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无害化处理和白色垃圾治理,整合归并现有临时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三、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围绕设施建设、场景应用,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设立区级应用场景专项,全面推进智慧大兴建设,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让城市更聪明,让生活更智慧。

  (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强化无线网络服务能力,实施5G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兴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2022年实现室外连续覆盖、室内精准覆盖,新城地区2025年实现5G信号全覆盖。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实现用户体验过百兆、家庭接入超千兆、企业商用达万兆的目标。促进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实现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依托北斗卫星,建设应急通讯专网,组建天地一体应急通讯网络,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应用、运营服务和多元开发。优化升级"一云两平台",部署云边端设施,搭建人工智能算力运行环境,提升算力、算法和算量支撑水平,实现数据中心由"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增强政务专网承载能力。

  (二)全面深化智慧场景应用

  推动智慧政务再赋能。深化数据专区建设,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入规范和标准,推进教育、民政、文旅等部门业务数据库建设,加强全量业务数据入库,集成各部门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共享融合。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模拟城市要素资源,提高城市运行态势精准预判和科学决策水平。

  推广应用城市管理新场景。深化先进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完善视频图像感知体系,推动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社会治理多网融合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智能场景应用需求,实现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网共享、全程可控。高标准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综合管廊系统,试点建设大兴新城西片区综合管廊,搭建地下管廊运维平台,推动市政管线智能化、科技化管理。推进人员密集场所的智慧消防建设,在公园绿地领域开展数字化安全管理、废弃物资源利用等新技术示范应用,搭建"互联网+"智慧能源平台,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构建"技术领先、实用优先"的全要素生态环境和污染源智慧管控体系,提升科技治污能力。

  拓宽智慧民生新场景应用。聚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民生领域,推广使用智能终端设施设备,让智慧城市真正智慧起来,让群众感受到实惠便捷。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建立互联网线上医疗服务机制,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提供实时有效的健康医疗信息服务。搭建文化旅游赋能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演出、体育直播等活动,推进5G、AI、VR等技术与文化旅游地标建筑深度融合。建设智能校园,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全流程应用,形成应用场景示范。建设智慧社区应用场景,在社区环境建设中,增设立体空间设计改造技术、智能垃圾分类、智能停车等设施,推进智慧平安小区落地应用,为居民提供智慧便捷安全的居住体验。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赋能改造。围绕水电气热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实施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推动城市重点片区、重点领域的道路、桥梁、建筑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建模,配建交通流量监测等设施,实现传统基建专用感知终端深度覆盖、全要素动态监测。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领域运营实景的深度融合,采取多站合一能源站建设模式推动能源互联网落地,形成全智慧型的基建应用生态链。

……

  以上为《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节选,完整的文件请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

下载附件
(1)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

 关联内容
  关于2023年第三季度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的通报 
  印发《关于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京政办发〔2022〕26号 
  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招用退役军人的实施意见 京退役军人局发〔2022〕38号 
  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标准的通知 国管节能〔2023〕215号 
  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23〕29号 
  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23〕27号 
  关于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的批复 国函〔2023〕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10号) 
  关于开展春节返岗交通补贴申报的通知 
  关于在本市部分区域试鸣防空警报的通告 京政发〔2023〕18号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23〕2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 试点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23〕34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关于印发《北京市应急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的通知 京应急规文〔2023〕2号 
  关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函〔2023〕76号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第764号 
  关于印发《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23〕26号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 
  关于印发《北京市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京政发〔2023〕16号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2023年7月28日 
  关于修改《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 
  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2003年4月18日 

 关键字
  北京市大兴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  人民代表大会  规划  纲要  远景  批准  目标  二〇三五年  第七次
 点击上述关键字,可查看更多对应内容信息。

 相关内容

 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8日北京市大兴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二〇二一年一月

 《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期限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对《关于再次延长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期限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搜索

上述内容如果没有如意的结果,可尝试调整关键字[]后再搜索

关键字之间分别添加空格、+、-表示同时包含、分别包含或排除关键字(示例:基本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业务&资讯 咨询&服务

公司注册

开办公司

社团组织

社保人事

电话:010-61256989

虚拟办公

税务业务

工商登记

挂靠公司

手机:17319287279(微信同号)

共享办公

资质办理

企业登记

法律事务

单间时租

知识产权

公司登记

网站建设

房屋租赁

法律事务

经营异常

银行业务

微信扫码

财务业务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版权所有 @2020   联华众创空间  京ICP备18022180号-16

网站导航  Sitemap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电话洽谈
手机洽谈
微信洽谈

微信扫一扫
洽谈沟通更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