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工位/办公室出租·工商/税务/银行核查拍照·异常解除
服务单位 联华众创



微信扫码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电话 010-61256989
手机 17319287279(微信同号)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 3500~5000元/年
工位出租 600~1000元/月
办公室/会议室/洽谈室…出租 40~80元/小时
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 500元起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21年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21年第28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已于2021年6月23日经第1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李小鹏

2021年9月3日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

  交通运输部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6号)作如下修改:

  将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在事故调查结束后,海事管理机构对造成船舶污染事故的责任船舶、有关作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2011年11月1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 根据2013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21年 9月3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三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管理和实施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开展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及时、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五条 发现船舶及其有关水上交通事故、作业活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和通报。

  第六条 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及时、妥善地保存相关事故信息,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以下事项:

  (一)船舶的名称、国籍、呼号、识别号或者编号;

  (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三)相关水文和气象情况;

  (四)污染物的种类、基本特性、数量、装载位置等情况;

  (五)事故原因或者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六)事故污染情况;

  (七)已经采取或者准备采取的污染控制、清除措施以及救助要求;

  (八)签订了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还应当报告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九)船舶、有关作业单位认为需要报告的其它事项。

  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后,经核实发现报告内容与事实情况不符的,应当立即对报告内容予以更正。

  第七条 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的,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后可予适当延迟,但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

  《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船舶及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的有关情况;

  (二)污染事故概况;

  (三)应急处置情况;

  (四)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保险情况;

  (五)其它与事故有关的事项。

  第八条 中国籍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当立即向船籍港所在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在48小时内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船舶应当在到达国内第一港口之前提前24小时向船籍港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接受调查处理。

  第九条 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后出现的新情况及污染事故的处置进展情况,船舶、有关单位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十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依照下列规定组织实施:

  (一)特别重大船舶污染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三)较大船舶污染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四)一般船舶污染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事故调查处理。

  船舶污染事故发生地不明的,由事故发现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或者事故发现地跨管辖区域或者相关海事管理机构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级海事管理机构确定调查处理机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调查处理机构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指定。

  中国籍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发生重大及以上船舶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可派员开展事故调查。

  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应当吸收渔业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给军事港口水域造成损害的,应当吸收军队有关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

  第十一条 船舶因发生海上交通事故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应当与船舶交通事故的调查同时进行。

  第十二条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核查取证,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经核实不属于船舶污染事故的,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应当由至少两名船舶污染事故调查人员实施。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人员应当经过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具有相应的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 发生下列情况时,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可以组织开展国际、国内船舶污染事故协查:

  (一)污染事故肇事船舶逃逸的;

  (二)污染事故嫌疑船舶已经开航离港的;

  (三)辖区发生污染事故但暂时无法确认污染来源,经分析可能为过往船舶所为的;

  (四)其它需要组织协查的情况。

  国际间的船舶污染事故协查,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协调。

  第十五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调查船舶污染事故,应当勘验事故现场,检查相关船舶,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查明事故原因。

  第十六条 下列材料可以作为船舶污染事故调查的证据:

  (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

  (二)证人证言;

  (三)当事人陈述;

  (四)鉴定结论;

  (五)勘验笔录、调查笔录、现场笔录;

  (六)其他可以证明事实的证据。

  第十七条 船舶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资料,不得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妨碍调查取证。

  船舶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提供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应当是原件原物,提供抄录件、复印件、照片等非原件原物的,应当签字确认;拒绝确认的,事故调查人员应当注明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根据调查处理工作的需要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一)责令船舶污染事故当事人提供相关技术鉴定或者检验、检测报告;

  (二)暂扣相应的证书、文书、资料;

  (三)禁止船舶驶离港口或者责令停航、改航、驶往指定地点、停止作业、暂扣船舶。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九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船舶污染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技术鉴定、检验、检测报告,完成船舶污染事故调查。

  第二十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应当自事故调查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制作《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

  海事管理机构在接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或者发现船舶污染事故之日起6个月内无法查明污染源或者无法找到造成污染船舶的,经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终止事故调查,并在《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中注明终止调查的原因。

  第二十一条 船舶污染事故当事人对事故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或者其上级机构申请一次重新认定。

  第二十二条 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海事管理机构为减轻污染损害而采取的清除、打捞、拖航、引航过驳等应急处置措施的相关费用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

  财务担保应当是现金担保、由境内银行或者境内保险机构提供的信用担保。

  第二十三条 重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应当向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其中重大以上船舶海上溢油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通报。

  第二十四条 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

  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信息,由负责组织调查处理工作的机构审核后按照新闻发布的相关规定发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相关信息。

  第二十五条 船舶污染事故引起的污染损害赔偿争议,当事人可以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调解,海事管理机构也可以主动调解。

  当事人一方拒绝调解的,海事管理机构不得调解。

  征得所有当事人同意后,调解可以邀请其他利害关系人参加。

  第二十六条 调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船舶污染损害赔偿争议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由各方当事人共同签署《船舶污染事故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书》。

  《船舶污染事故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调查处理机构留存一份。

  第二十七条 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应当及时通知海事管理机构,调解自动终止。

  当事人中途退出调解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退出调解的书面申请,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终止调解,并及时通知其他当事人。

  海事管理机构调解不成,或者在3个月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终止调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船舶、有关作业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停止作业、强制卸载,禁止船舶进出港口、靠泊、过境停留,或者责令停航、改航、离境、驶向指定地点。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船舶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如实向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的机关或者海事管理机构反映情况的;

  (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妨碍调查取证的。

  第三十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船舶、有关作业单位迟报、漏报事故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并处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有关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

  本条所称迟报、漏报包括下列情形:

  (一)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未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的,因不可抗力无法报告的除外;

  (二)船舶污染事故报告的内容与事实情况不符,未及时对报告内容予以更正的;

  (三)未在规定时限内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的;

  (四)提交的《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内容不完整。

  第三十一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瞒报、谎报事故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并处给予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有关证件的处罚。

  本条所称瞒报、谎报包括下列情形:

  (一)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故意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的;

  (二)发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的内容与事实情况不符,故意不对报告内容予以更正的;

  (三)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编造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证据,不如实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的;

  (四)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弄虚作假的。

  第三十二条 在事故调查结束后,海事管理机构对造成船舶污染事故的责任船舶、有关作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船舶污染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毁损、减少的实际价值。包括:

  (一)为防止或者减轻船舶污染损害采取预防措施所发生的费用,以及预防措施造成的进一步灭失或者损害;

  (二)船舶污染事故造成该船舶之外的财产损害;

  (三)对受污染的环境已采取或将要采取合理恢复措施的费用。

  第三十三条 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破坏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相关责任船舶、作业单位限期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辖港区水域内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渔业船舶、军事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船舶污染事故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书》及《船舶污染事故民事纠纷调解终止通知书》的格式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下载: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1年第28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1年第28号)

下载附件
(1)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1年第28号).doc
(2)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1年第28号).pdf

 关联内容
  关于印发《北京市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文件的通知 京交法发 〔2023〕 17号 
  铁路设备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023年第7号 
  关于继续实施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52号 
  关于铁路债券利息收入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4号 
  关于延续实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贷款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6号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8月3日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意见 交公路发〔2023〕132号 
  门头沟区2023年春节期间邮政快递、线上外卖企业员工留京在岗工作补贴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北京市无人配送车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交科发〔2023〕2号 
  关于继续对挂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47号 
  关于开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核定单位通勤班车使用公交专用车道有关服务事项的规则(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通知 京交综治发〔2023〕2号 
  2022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铁路交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政策解读 
  民用机场母婴室规划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指南 
  关于印发《铁路交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铁安监规〔2023〕12号 
  关于开展2022年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征集工作的通知 
  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 2023年 第14号 
  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科信厅函〔2023〕11号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解读 
  2023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交办发﹝2023﹞31号 
  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交办运〔2023〕23号 
  关于做好“五一”假期期间公路交通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交公路明电〔2023〕32号 

 关键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  船舶污染
  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点击上述关键字,可查看更多对应内容信息。

 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1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2015年4月24日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令第362号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法释[2020]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 第76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3年第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 2022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 2023年3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 2022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22年第26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住房公积金业务档案管理标准》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2年第11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 2022年7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 2022年7月18日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通知 农办质〔2022〕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 2022年8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2年 第2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过境货物监管办法 署令〔2022〕2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2年第25号

 关于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等3种证(明)联网核查的公告 2022年第132号

 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3)》的公告 税委会公告2022年第1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公告第636号


 搜索

上述内容如果没有如意的结果,可尝试调整关键字[]后再搜索

关键字之间分别添加空格、+、-表示同时包含、分别包含或排除关键字(示例:基本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业务&资讯 咨询&服务

公司注册

开办公司

社团组织

社保人事

电话:010-61256989

虚拟办公

税务业务

工商登记

挂靠公司

手机:17319287279(微信同号)

共享办公

资质办理

企业登记

法律事务

单间时租

知识产权

公司登记

网站建设

房屋租赁

法律事务

经营异常

银行业务

微信扫码

财务业务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版权所有 @2020   联华众创空间  京ICP备18022180号-16

网站导航  Sitemap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电话洽谈
手机洽谈
微信洽谈

微信扫一扫
洽谈沟通更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