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众创空间 logo
联华众创空间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工位/办公室出租·工商/税务/银行核查拍照·异常解除
服务单位 联华众创



微信扫码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电话 010-61256989
手机 17319287279(微信同号)
注册地址/挂靠地址出租 3500~5000元/年
工位出租 600~1000元/月
办公室/会议室/洽谈室…出租 40~80元/小时
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 500元起


关于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国家和市级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经过艰苦努力、团结奋战,我们克服了疫情不利影响,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人代会确定的30项年度计划指标基本达到年初目标或调整后目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低收入村户全部脱低。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2%,全市排名第三;地表水4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达到61.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8.48%、3.55%。

  ——民生短板加快补齐。“七有”“五性”年度任务和2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385元,同比增长2.5%,快于经济增速;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775元,同比增长15.8%。

  ——经济发展有力复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4.5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9.2%、上半年的-7.9%、前三季度的-3.2%持续收窄至-1.3%;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1.8亿元,同比增长29.6%。

  一年来,主要开展了6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的力度慎终如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1.党建引领凝聚防控合力。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完善应急防控机制,果断有力处置第一例确诊病例救治、新发地疫情后应急消杀,连续348天(截至1月6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到基层一线值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4.4万“延庆乡亲”志愿者全情投入,35万延庆人民共克时艰。

  2.科学精准落实防控措施。根据响应级别,动态更新调整重点领域疫情防控指引,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聚焦冬奥,会同市重大办和北控集团设立驻场专班,实施赛区封闭管理,确保冬奥延庆赛区绝对安全。聚焦基层,封闭式管理全区425个社区(村),形象提出“数床板”“数椅子”等排查方法,试点推动社区(村)疫情防控常态化。聚焦复工复产,专门成立复工复产防控组,充分发挥京津冀联防联控联动机制作用,1795个管理对象全部复工复产,文化、体育、娱乐等场所全面恢复营业。

  3.多措并举抓实防控保障。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快速提升,印发实施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二级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全覆盖,核酸日检测能力突破5000份,累计检测样本19.4万人次,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按计划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圆满完成1200余人来延休养、隔离服务保障任务。物资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建立区级医用防护物资设备储备体系,成功引进纳通医疗首家口罩生产线,防疫物资供应充足;有序推进“菜篮子”工程,建立“点对点”补货机制,播种粮食和蔬菜16.8万亩,全年存栏生猪2.8万头,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启动价格应急监测,市场秩序总体平稳。

  (二)“办”的速度显著提升,冬奥延庆赛区基本建成

  1.涉奥工程如期保质完成。实施工程建设“决胜2020”专项行动,抢工期、抓质量并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山地新闻中心、延庆冬奥村4大场馆已经完工,冬奥森林公园、延庆综合交通服务中心(换乘中心)、佛峪口水库水源保护、赛区外移动通信基站、赛区内移动通信基站、京银路大修、松闫路大修、小大路改建8项外围配套工程全面完工。与工程建设同步高标准落实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完成生态环保措施3项、可持续性承诺任务8项,核心区生态修复202万平方米,冬奥会环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0%。

  2.专项保障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外围服务保障“百日冲刺”专项行动,动态完善餐饮、住宿、交通、医疗等保障方案,京张高铁延庆支线12月1日开通运营,建成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完成14家冬奥酒店签约,确定17个冬奥食材供应备选基地,成立冬奥安保指挥中心,培训储备冬奥志愿者3000人。建立赛会三级指挥调度机制,2020/2021年8场测试赛和测试活动全部获批,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预认证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来访考察等系列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赛事组织能力更加高效。

  3.冬奥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大力推动“三亿人上冰雪”活动,成功举办13场冰雪赛事活动,实现2.5万人次上冰上雪。发起成立奥林匹克教育联盟,11所中小学被评定为全国首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6所中小学被评定为全国和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校。抓住冬奥会筹办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冬奥会倒计时500天系列活动,合作拍摄《冬奥脚步》专题视频4期,制作冬奥、长城等主题文化节目6个,并圆满完成第五届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参展工作,“美丽延庆 冰雪夏都”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稳”的基础不断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1.企业发展信心逐步恢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区两级确定的营商环境年度任务基本完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先行先试开展“证照联办”业务,实现远程异地评标零突破,并出台实施《延庆区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指导意见》。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构建四级服务重点企业工作体系,坚持“12345”热线企业服务2小时办理反馈机制,完成四轮“服务包”重点企业走访,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56条。援企政策稳步落实。全年减免房租2577万元,减税降费4.85亿元,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83.3亿元,落地专项低息贷款4.95亿元,解决民宿急需运营资金900余万元,区级财政专项补贴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冰雪产业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1544万元。全年新设企业5462户,同比增长48.95%。

  2.主要指标降幅持续收窄。严格落实投资任务“包干制”和月度通报机制,加强三级协调调度,以没开工的抓开工、已开工的抓进度、已建设的抓纳统为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分别完成206.2亿元、131.6亿元。消费与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深度联动,开展4大板块26项促消费活动,万达广场投入运营并保持每日120万元以上的可观销售收入,建设提升30个便民服务网点,带动消费逐步恢复,市场总消费下降9.1%,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9.7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较1-11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

  3.重点产业回升步伐加快。全域旅游加速回暖。召开全域旅游工作大会,实施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四大精品民宿品牌,推动精品民宿与全区旅游资源联动发展,新增45处民宿、100个小院,成功举办端午文化节、长城文化节、北京首届乡村民宿大会暨第四届北方民宿大会、冰雪文化季等品牌活动,荣获首批“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称号,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长城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九眼楼生态长城重新开门迎客,试点打造非遗特色小镇(永宁古城)和长城主题文化村(石峡),长城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旅游综合收入降幅由一季度的86.7%持续收窄至72.5%。现代农业持续提质。统筹安排农业发展资金8500余万元,实施21个特色种植和休闲农业项目。建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认定和评价机制,组建“妫水农耕”联盟,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北京菊花文化节、延怀河谷葡萄文化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全市第一。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创建有序推进,提升改造16个休闲农业园区,打造“乐享妫川”乡村休闲旅游线路,获评2020年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名区。

  (四)“进”的势头保持强劲,绿色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1.会后利用加快推进。世园可持续利用成效初显。编制《世园会会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世园公司划归延庆区管理,自北京世园公园挂牌以来,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国际花园节、北京草莓音乐节、斯巴达勇士赛等各类活动170余场次,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冬奥可持续利用研究更加深入。推动冬奥课题成果转化落地,与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抓住两大盛会机遇 推动延庆区加快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编制《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可持续性实施方案》,确定11项行动、91条具体措施。

  2.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空间逐步扩大。初步形成 “一核四区”产业空间布局。现代园艺产业创新中心成功引进竹藤花卉航天育种研发中心、中国花卉创新发展中心。体育科技创新园实现开园,首批40家企业签约入驻,成立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产研机构。完成“北京延庆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区”项目建设,延庆首家加氢站正式投入使用。无人机创新基地实现运营,入选全国首批“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区”。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功举办2020年体育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政策支持项目征集工作,全年投入6000万元扶持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新培育瞪羚企业33家、展翼企业9家、金种子企业6家。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园区新引进企业1000家,其中,四大重点培育类企业26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24家。创新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园区形成财政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7.5%。高新技术领域多项指标增幅在一区十六园排名前列,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地均产出率、劳均产出率1-11月份分别完成156亿元、31.8亿元/平方公里、209.4万元/人,增速分别为25.7%、25.7%、12.0%。

  3.“五新”政策稳步落实。形成区级“1+5”落实文件和项目清单。在新基建方面,新建1068个5G基站,新增1012户千兆用户。在新消费方面,鼓励商业企业开展直播带货、“线上家装节”等线上消费活动,带动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34.5%。在新场景方面,召开20次应用场景对接会,在科技冬奥、智能交通等领域推动实施15个项目,“一机游延庆”入选市级第二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在新开放方面,组织区内企业参加京郊会、服贸会,1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落地。在新服务方面,建成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行全时自助服务、周末预约服务、审批容缺服务,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8万条次,完成200件“办好一件事”套餐,“一窗”受理率达到100%,网上可办率达到95%。

  4.协同发展纵深推进。扶贫协作三年任务圆满完成。扎实推进对兴和、宣化、怀来的帮扶工作,投入市区两级帮扶资金1.45亿元,62项市区帮扶项目全部开复工,扶贫销售农副产品1.2亿元,组织社会各层捐款捐物3000万元,助力4个受援区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口支援内乡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延海结对协作成效明显。统筹安排1.5亿元年度协作资金,推动22项实事和12个具体项目落地,全年承接50余家海淀区企业,输送300余名劳动力至海淀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与北京建筑大学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五)“补”的力度持续加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

  1.兜底保障进一步织密扎牢。在稳岗方面,争取市区两级促进就业政策资金7.67亿元,阶段性减免社保费5.7亿元,开展大培训544个班次25520万人次,组织万达广场开业等招聘会100场、提供岗位5.51万个次,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728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在增收方面,制定实施39条居民增收措施,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385元,同比增长2.5%;巩固脱低成果,统筹安排低收入产业项目23个,推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775元,同比增长15.8%。在社会保险方面,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同比平均增长2.94%。在住房方面,完成2506套共有产权房建设和705户农村危房改造,4549套棚改安置房、2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现开工。在养老方面,科学谋划全区养老机构布局,新建3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14家养老驿站、20家老年幸福餐桌。在困扶方面,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有效衔接,持续开展慈善大病、助学等救助活动,完成区救助站、562个基本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点位升级改造,低保标准上调至家庭月人均1170元,累计为5000余名困难群众发放政府救助资金8654.7万元。

  2.公共服务持续加大供给。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教育满意率全市第一,高考本科、一本上线率生态涵养区领先。完成5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新增学前学位1080个。北京奥林匹克学院正在调整用地范围,八一实验学校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延庆校区取得立项核准批复。启动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压减不规范聘用编外用工290人,新引进6名知名专家、特级教师。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区医院改扩建、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基本完工,中医医院迁建一期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91%,大庄科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70%。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印发实施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三年行动方案,创建115个健康社区(村)、523个健康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7万人,引导群众将抗疫好习惯融入日常生活。文体事业持续繁荣。建成四海综合文化中心、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家实体书店,提质升级37个村级文化室,档案馆新馆建设取得立项批复,全年开展公益惠民文化活动2000余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万余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55平方米。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北京冰上项目训练基地、阪泉体育公园,新增33个社区(村)健身场所,全年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06场、冬奥知识及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7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6.73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

  3.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聚焦民生短板,制定实施“七有”“五性”三年提升计划,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反应、部门街乡“互评”机制,健全区领导包问题包行业包街乡督办机制,实行“12345”工单办理情况日通报和“三率”情况周排名制度,开展13个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开通网上“接诉即办”,工作标准、效率明显提高。全年接办工单5.5万件,群众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同比分别提高19.5和9.7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五、同比上升8名。

  (六)“治”的能力稳步提高,全国文明城区成功创建

  1.生态品质持续提高。认真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率先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首次达到优等级,获评全市首个“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美丽延庆再添生态“金名片”。绿化美化持续推进。完成8743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3000亩彩色树种造林、2.9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15.7万亩平原生态林管护、6.8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11.8万亩有害生物防治,八达岭森林公园获评全国首个森林疗养基地。成功创建1个花园式社区、1个花园式单位和7个首都绿色村庄,提升京张高铁沿线景观721万平方米,建成2座城市公园,蔡家河绿道工程基本完成,康西森林湿地生态恢复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40%。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充分发挥环保督察“利剑”作用,持续推进“一微克”行动,建成智慧环保指挥中心并试运行,持续加大移动污染源、挥发有机物、扬尘等治理力度,累计检查重型柴油车53.67万辆次,完成煤改电46个村和优质燃煤替代110个村,升级改造7家搅拌站。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2%,全市排名第三。优良天数累计297天,全市排名第一。水土环境稳定达标。以“河长制”为牵引,推动“清河”和“清四乱”问题动态清零,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47平方公里,地表水4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建成3座乡镇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完成农村健康饮水工程,成功创建15个节水型单位和村庄,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100万立方米。完成建设用地、重点工业园区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未发现受污染耕地,土地安全利用率100%。

  2.城乡发展协调推进。规划引领更加有力。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延庆分区规划,编制完成11个专项规划、所有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北京市延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能源、人口、住房等28个专项规划。大力推进规自乱象整治,120项规自领域专项治理全面完成,整改一般违法项目362宗、浅山区违法项目57宗,33个“大棚房”问题、15处绿地认建认养问题全部整改完成,4宗违建别墅、1宗“小产权房”整改全部完成。出台实施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办法。城乡设施更加完善。大力实施棚改“拔钉子”行动,南三村安置房封顶,石河营建材城主体腾退基本完成。持续提升交通通达性,完成33处山区道路除险、157.5公里道路大修、32公里乡村公路改造和20公里乡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管道天然气“同城同价”变为现实,改造老旧小区供热管网58.49万平方米,新划机动车停车位3万个、自行车停放区1.2万平方米。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年度任务,拆违2631处、面积突破百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76.54公顷,精细化整治提升背街小巷87条,香水园街道恒安二条获批“北京最美街巷”,5个基本无违建乡镇创建待市级验收。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1+8”整治工程,50个村污水治理项目全部完工,8404户农村户厕改造全部完成,延海花园绿化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35%。截至目前,基本建成90个美丽乡村,姚官岭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张山营镇西西路和大庄科乡莲花山路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路。

  3.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以贯彻落实“四个条例”为契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持续深化“五大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42.4万人次参与“我爱我家”系列活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日均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0%以上,全区街道乡镇均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制定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的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173栋自管楼全部移交属地街道,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实现100%。新时代街道工作35项重点任务和12项实事全部完成,3个大型社区完成拆分。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化街乡体制改革,在全市16个区中率先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工作,18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部组建,431项行政执法权下放街乡镇。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剥离3个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先行先试完成农口、中关村延庆园等10个处级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168家国有企业实现统一监管。以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为主线深化平安延庆建设。印发实施《延庆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查处事故隐患10000余项。扎实推进防火、防汛等各类防灾减灾工作,消防支队接警出动492起,同比下降44.1%。建成35个智慧社区,新安装安防摄像头382个,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各项任务,打掉各类涉恶嫌疑团伙35个,深挖彻查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35人次,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稳应变、以进固稳,在非常之时担起非常之责,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保持了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成绩实属不易、经验值得总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疫情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加了新的变量,延庆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和挑战,需要客观审视、积极应对。一是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部分省市疫情抬头,疫情反弹和长期持续的风险客观存在。二是经济增长压力依然较大,集中体现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接续不足、消费供给改革滞后于消费升级需要、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突出等方面。三是绿色发展动能还不足,随着大事带来的黄金窗口期逐步收窄,冬奥世园会后利用、“五新”政策落实、高精尖产业培育壮大等工作需要加快。四是“三农”领域面临一些难点问题,农民增收压力依然较大,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有待加快。五是民生短板还比较多,环境品质距离国际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要求仍有差距,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差距,“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还有一定差距。六是社会治理水平还不够高,法治建设亟需加力,共治机制需要完善,精治缺乏常效化措施。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和冬奥会筹办冲刺之年,要抓住区域发展重要机遇期,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定发展信心、主动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筹备好冬奥会系列赛事,守护好绿水青山,建设好绿色发展聚宝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总体思路

  2021年全区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大局,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以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决战决胜冬奥会筹办,强化“两区”建设与“两山”理念深度融合,以基本无违建区创建为牵引厚植生态优势,全面深化法治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办大事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主要指标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增长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建安投资完成60亿元;市场总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6%;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是服务保障冬奥会的首要任务和推进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底线思维,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有序开展好预防接种、核酸检测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为年度重点任务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一)抢进度、克难点,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

  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认真落实“四个办奥”理念,全力决胜冬奥会筹办任务。

  全面建成冬奥延庆赛区。一是高质高效推进涉奥工程。实施在建工程项目全过程无死角监管,狠抓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火防汛防风管理,做好冬奥核心区场馆项目收官工作,确保公交停保中心、米家堡110kv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按时完工。二是加快完成赛区生态修复。以首善标准继续推进54项环评矩阵任务和34项可持续性任务,提高生态修复质量。三是大力建设“最美冬奥城”。高质量完成18项冬奥会环境重点建设工程,凸显“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特色。

  全力做好冬奥服务保障。高水平做好系列测试赛和测试活动服务保障,全面做好冬奥会举办准备。一是持续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三级指挥调度作用,深入总结运用预认证活动和国际单项组织来访考察服务保障经验,加强“分时、分类、分区”闭环管理,强化专项培训和模拟演练。二是不断完善专项服务保障,制定完善公共服务、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成冬奥会制服和注册中心、冬残奥会颁奖广场、7家冬奥签约酒店,完成交通指挥中心延庆分中心信息化建设,“一赛一案”优化交通组织流线,正常运行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健全冬奥会服务保障人才储备库,打造“医生滑雪队”“海陀农民滑雪队”等专业化团队。三是同步做好其他各项保障,始终坚持“全区保外围、外围保核心”,一体推进城市运行、环境整治、应急处置等工作。

  全速推进冬奥会后利用。持续推动91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任务落实。一是加快会后场馆利用研究,编制冬奥遗产计划3.0版,全力争取赛区核心区奥林匹克公园正式命名。二是加快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承办好大众滑雪、速度滑冰等大众冰雪竞技赛事,举办好冰雪欢乐季等特色冰雪娱乐活动,加快西大庄科冬奥小镇建设,吸引落地一批知名冰雪体育企业及组织。三是加快冬奥城市文化宣传,提前挖掘冬奥倒计时一周年、300天、200天、100天、30天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亮点,讲好延庆冬奥故事。

  (二)守青山、护绿水,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金名片

  始终把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做“两山”理论守护人。

  不断提升城市景观。出台《关于延庆区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一核、一环、三带、五廊、十园、多点”的森林城市格局。一是着力推进绿化工程,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7857.87亩、森林健康经营工程10.5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工程2.9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7.5万亩、彩色树种造林工程0.4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60.6%。二是大力开展美化工程,建成100个延海花园,完成天成公园、思贤公园、创新家园公园及康西森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适时推进三里河湿地公园、妫河森林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三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配置,加强日常巡护和监督指导,力争将野鸭湖纳入国家湿地名录。

  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全面总结“十三五”污染防治成果和经验,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抓细抓实“一微克”行动,加快淘汰国Ⅲ排放标准汽车,煤改清洁能源9个村,完成2000户遗留农户煤改气安装工程,减排挥发性有机物40吨、氮氧化物90吨,确保碳排放量不超过120万吨、降尘量不超过5.5吨/月·平方公里,力争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国家及北京市要求。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密云水库上游生态保水联建联防联治,开工建设妫水南部水系连通工程。持续开展“清河”“清四乱”专项整治,综合治理生态小流域17平方公里,推进平原区地表水供水(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全面完成6个再生水加水点项目、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建设配套管网二期工程,建成40个美丽乡村污水管网,推动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2.5%。创建15个节水型单位和村庄。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十条”,确保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

  加快推进“两山”转化。一是大力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编制实施“两山”基地建设工作要点,持续打造“两山”基地建设经验模式。二是认真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加快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结合延海结对协作,谋划、落实一批年度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基础及“造血”能力。

  (三)抓机遇、聚要素,着力构建绿色高精尖经济结构

  紧抓赛会机遇,深入推动“1+5”政策落实,加快符合功能定位的发展要素聚集,加速推动绿色高精尖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实实在在优环境。一是不断巩固营商环境改革成果,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4.0版,完成好北京市更好服务市场主体重点任务,谋划好区级特色任务,做好世行、国家和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迎检准备工作。二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增100项政务服务领域线上线下一次办结事项,推动政府信息系统100%入云、政府数据资源无条件共享率达到80%以上。三是完善企业“政策包”“服务包”制度,建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分析监测平台,支持银行设计提供更多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信贷产品,推动企业诉求办结率达到90%以上。

  多措并举稳增长。充分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扎实推进“两区”建设任务。一是提质扩容市场消费。结合新消费,制定实施年度促消费工作计划,鼓励传统商场转型升级,启动“美食工程”建设,建成2个深夜食堂,新建或规范提升基本便民服务网点20个。二是精准加力有效投资。充分发挥疫情期间投资“三级调度”机制作用,分解压实9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目标,最大限度争取市级支持资金,加快土地供应,完善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平台,高质量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三是全力稳住外资外贸。结合新开放,实施区级“两区”建设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参加京郊会、进博会、冬博会等国际性展会,推动同方药业科技园等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引进外资企业3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00万美元以上、进出口额突破11亿元。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创建。

  千方百计聚要素。着力抓好“1+4”特色产业发展,为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做精全域旅游。一是用好三张“金名片”,实施世园会会后利用三年提升计划,做好冬奥会延庆赛区周边资源挖掘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延庆片区)建设,启动延庆古城遗址公园二期建设。二是壮大特色民宿规模,以“住下来”为核心,合理开发周末游等旅游产品和线路,建成100个“冬奥人家”,新增民宿小院25个、床位达到300张。三是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打造踏青赏花季、世园消夏避暑季、金秋丰收采摘季、冬奥冰雪文化季四季品牌,举办长城文化节、乡村文化节、国际花园节、北方民宿大会等特色活动。四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八达岭长城景区提升工程,完成长城资源数据库和智能巡查系统建设,推进“一机游延庆”智慧旅游和珍珠山水旅游休闲廊道项目,打造2个以上全域旅游示范乡镇。做实四大培育产业。五是加快“一核四区”建设,打造长城脚下创新家园品牌,加快建设延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无人机创新园一期投入使用,完成氢能产业园70兆帕加氢及氢储能项目建设。六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修订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延庆园促进创新创业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举办好创新创业大赛,高质量培育冬奥世园重点应用场景,积极参与国际前沿科技展览。七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全年新引进企业1000家以上,其中,四大重点培育类企业200家以上。八是加速传统产业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6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亿元,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地均产出率、劳均产出率均增长10%以上。

  (四)强规划、优布局,促进城乡进一步融合联动发展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促进城乡融合联动发展。

  深入落实分区规划。一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启动 2021年街区控规试点编制,完成6个、启动8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延庆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年)》编制,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商务区两个重点功能区。二是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强化对规划主要指标和重大项目进展的动态监测,开展规划年度考核和分析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常态化长效化推进规自领域问题整改,实现大棚房、违建别墅等涉地乱象、涉地腐败问题动态清零。四是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完成全区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权籍调查,对27万亩耕地保护空间进行调整优化并上图入库。五是创建基本无违建区,落实好疏整促年度任务,专项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完成市级拆违任务8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00公顷,战略留白绿化1117亩。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一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90个5G基站,推进智慧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推进南菜园1-5巷、下屯、小营-石河营、南三村、康庄一二三街5个棚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2400套安置房,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26万平方米,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三是完成G234兴阳线大修,新建、改建、大修乡村公路42公里,建成并运营1座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推进8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开工建设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和环卫车辆综合管理中心,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智慧停车,不断补齐水电气热路短板。四是完成八峪路、沈韩路、小大路路灯增设工程,提质升级10条背街小巷,持续打造优美城市景观。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促进农民生态增收。制定实施农村居民增收措施,“一户一策”持续开展边缘户和返低风险农户帮扶,开展45个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适度扩大生态就业岗位,引导村民有序发展精品民宿等绿色产业,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二是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对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加大“妫水农耕”品牌推广力度,建设绿色有机示范带3-4个。对标休闲农业重点区创建,完成休闲农业重点区规划,提升改造4个休闲农业园区,完成中药材等林下经济种植作物2万亩。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1+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建成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完成20个村污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全面实现健康饮水、基本实现分户计量。

  (五)兜底线、补短板,不断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七有”“五性”综合排名在全市稳中有升。

  突出抓好就业增收。一是稳定就业,研究建立本区就业监测体系,健全大型企业、重大工程项目本地用工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专项就业创业服务活动100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4800人。二是鼓励创业,积极创建残疾人、妇女和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基地,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三是狠抓培训,持续开展十万人次大培训,加快打造冬奥培训示范区,确保完成2.3万人次的年度培训任务,推动城乡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四是促进增收,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措施,确保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五是共同富裕,持续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完成帮扶销售5500万元,探索助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新途径、新举措。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及时调整并发放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各项待遇,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二是加大住房供给力度,推进220套公租房房源筹集工作,重点解决低保、大病等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三是加大困难群体救助,推进区级儿童福利院建设,创建1-2个基层公益慈善试点,完成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巩固“妫川希望”助学、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等项目品牌效应,提升困难群体服务保障精准化水平。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一是提高教育质量。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九幼儿园、刘斌堡中学,开工建设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北京奥林匹克学院,推进延庆一职新校区、第三小学、世园小学、下屯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深化“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多渠道补充专业教师。继续全面普及冰雪运动,组织5000名中小学生上冰上雪。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落实好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区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完成区中医医院迁建一期、大庄科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新建、标准化改造6个急救站。常态化开展周末卫生日活动,完成2个市级卫生乡镇、83个健康村(社区)、13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实现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6万人以上。三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完成2家镇级养老照料中心、30家老年幸福餐桌提质达标和5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打造2个3星级养老机构,新建5个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做好新建住宅小区养老设施移交,在两个街道试点开展“一键式”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四是推进全民健身发展,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场馆社会化运营,升级改造体育场,新建乡镇室内健身中心7处、棋苑68处,继续开展3000人国民体质监测,全年组织全民健身活动20次以上,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五是加大优质文化供给,持续推进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提质升级30个基层公共文旅服务场所,举办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000场,提升数字文化服务配送能力,完成地质公园扩园再评估工作,逐步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六)固成果、找差距,稳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改革解难题、强治理,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诉求、让群众满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落实“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固化“月检查、月排名、月通报”和约谈制度,构建“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建立群众诉求数据库,制定主动治理清单,确保“接诉即办”综合排名全市保持前八。二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出台实施《北京市延庆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三是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体系,压减区属国有企业法人10户。四是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评估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机构职能优化、流程再造。

  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一是注重经验总结和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实施文明城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将创城融入日常工作,引导群众将文明风尚变成自觉行动。二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制定新时代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开办“文明实践学院”,健全点单派单精准服务机制,办好群众“微心愿”“微诉求”。三是统筹推进四个条例落实,全面规范垃圾分类基础设施配备和桶站值守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推进李四官庄、谷家营等城乡结合部地区撤村建居。

  扎实推进平安延庆建设。一是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抓好《延庆区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年度任务落实,确保区级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98.5%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推进“北京市绿色安全工地”创建。二是长效化推进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的保障作用,落实好“法治建设年”任务,谋划实施好“八五”普法,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完成37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三是持续化推进经济安全,推动建设首农生活必需品供应项目,播种粮食、蔬菜面积不低于13.5万亩、2.6万亩,生猪存栏4.3万头、出栏7.6万头,同步做好金融风险防范、隐性债务动态监测。


 关联内容
  门头沟区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区商务局推进外贸、商务领域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见效落地 
  石景山区政务服务局、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推出“证照联办”新服务 
  石景山区优化营商环境添活力,巩固财源建设稳基础 
  石景山区住建委多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石景山规自分局高效核发低风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首钢北区街区控规环境、水、交通区域评估取得市级批复 
  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智慧石景山”建设发展规划 
  海淀区外商投资指引 
  海淀概况 
  “十四五”时期健康海淀建设规划 
  海淀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海淀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海淀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海淀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的通知 
  前5个月北京企业开办超9成“全程网办” 
  一图读懂:中关村“1+5”政策59个支持内容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打造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重要保障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北京这五年|高质量发展看石景山 
  昌平区生态环境局“服务+管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昌平区“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昌平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规划 

 关键字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计划  执行  情况
 点击上述关键字,可查看更多对应内容信息。

 相关内容

 关于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朝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搜索

上述内容如果没有如意的结果,可尝试调整关键字[]后再搜索

关键字之间分别添加空格、+、-表示同时包含、分别包含或排除关键字(示例:基本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业务&资讯 咨询&服务

公司注册

开办公司

社团组织

社保人事

电话:010-61256989

虚拟办公

税务业务

工商登记

挂靠公司

手机:17319287279(微信同号)

共享办公

资质办理

企业登记

法律事务

单间时租

知识产权

公司登记

网站建设

房屋租赁

法律事务

经营异常

银行业务

微信扫码

财务业务

咨询洽谈 · 预约考察
高效便捷

版权所有 @2020   联华众创空间  京ICP备18022180号-16

网站导航  Sitemap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电话洽谈
手机洽谈
微信洽谈

微信扫一扫
洽谈沟通更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