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众创空间 logo
联华众创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

  现公布《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八年三月三日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的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三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地质勘查资质的审批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地质勘查资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地质勘查资质分为综合地质勘查资质和专业地质勘查资质。

  综合地质勘查资质包括区域地质调查资质,海洋地质调查资质,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液体矿产勘查资质(不含石油),气体矿产勘查资质(不含天然气),煤炭等固体矿产勘查资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资质。

  专业地质勘查资质包括地球物理勘查资质、地球化学勘查资质、航空地质调查资质、遥感地质调查资质、地质钻(坑)探资质和地质实验测试资质。

  第五条 区域地质调查资质、海洋地质调查资质、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气体矿产勘查资质(不含天然气)、航空地质调查资质、遥感地质调查资质和地质实验测试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两级;其他地质勘查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级。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都有权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七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有与所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具有资格的勘查技术人员;

  (三)有与所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勘查设备、仪器;

  (四)有与所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不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具体标准与条件,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条 下列地质勘查资质,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一)海洋地质调查资质、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航空地质调查资质;

  (二)其他甲级地质勘查资质。

  本条第一款规定之外的地质勘查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第九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质勘查资质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三)勘查技术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资格证书和技术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四)勘查设备、仪器清单和相应证明文件;

  (五)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

  申请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条 地质勘查资质申请的受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审查与决定

  第十一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地质勘查资质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批准,并在10个工作日内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异议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单位提交相关说明材料。

  经审查不符合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审批机关应当将颁发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告,并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

  第十三条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式样,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地质勘查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或者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地质勘查单位因合并、分立或者其他原因变更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申请资质。

  第十五条 地质勘查单位因解散或者其他原因终止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审批机关予以注销。

  第十六条 取得甲级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本类别所有的地质勘查活动。

  取得乙级和丙级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的地质勘查活动的范围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地质勘查单位继续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应当于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在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做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做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地质勘查单位提供与地质勘查资质有关的材料。

  地质勘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拒绝和阻碍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并对监督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情况做出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签字确认。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二十条 审批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地质勘查单位的执业档案管理制度。执业档案应当记录地质勘查单位的执业经历、工作业绩、职业信誉、检查评议、社会投诉和违法行为等情况。

  第二十一条 审批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地质勘查单位不再符合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相应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应当撤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一)审批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四)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第二十三条 地质勘查单位遗失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公告,公告期不少于30日。公告期满后,方可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补证手续。

  第二十四条 地质勘查单位不得超越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不得出具虚假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单位不得转包其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

  地质勘查单位在委托方取得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前,不得为其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或者超越法定职权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不予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三)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四)在地质勘查资质审批颁发和监督管理中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地质勘查单位在资质申请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审批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并给予警告。

  地质勘查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由原审批机关予以撤销,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未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擅自从事地质勘查活动,或者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延续手续,继续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八条 地质勘查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由原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暂扣或者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二十九条 地质勘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审批机关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一)不按照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

  (二)出具虚假地质勘查报告的;

  (三)转包其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的;

  (四)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

  (五)在委托方取得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前,为其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活动的。

  第三十条 地质勘查单位在接受监督检查时,不如实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审批机关暂扣或者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三十一条 地质勘查单位被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经整改仍不符合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相应条件的,由原审批机关暂扣或者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三十二条 伪造、变造、转让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缴或者由原审批机关吊销伪造、变造、转让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被依法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自吊销之日起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地质勘查资质。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依法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在原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申请地质勘查资质。逾期不办理的,不得继续从事地质勘查活动。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勘察资质管理,依照《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关联内容
 关联内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31号  (2020/12/1)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 第 1 号  (2020/12/1)
  关于北京市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2020/11/30)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32号  (2020/11/29)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20〕第5号  (2020/11/1)
  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90号  (2020/10/2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20〕39号  (2020/10/20)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水规〔2020〕12号 
  《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共29项)》《国务院决定下放审批层级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共4项)》(国发〔2020〕13号)  (2020/9/22)
  交通运输部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20 年 第 16 号  (2020/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20/9/1)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经贸规〔2020〕1251号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关键字
 关键字
  地质勘查  管理  资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点击上述关键字,可查看更多对应内容信息。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自然资发〔2021〕47号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地质勘查管理处对外公开电话、类型、用途、接听时间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顺义区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临时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顺政办发〔2016〕24号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关键字搜索
 搜索

上述内容如果没有如意的结果,可尝试调整关键字[]后再搜索

关键字之间分别添加空格、+、-表示同时包含、分别包含或排除关键字(示例:基本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虚拟地址注册公司

 虚拟地址开公司

 虚拟地址注册公司

 北京科技园区虚拟地址

 延庆科技园区虚拟地址

 西城科技园区虚拟地址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

   虚拟办公室注册公司

 北京虚拟办公室

 延庆虚拟办公室

 西城虚拟办公室

 通州虚拟办公室

 顺义虚拟办公室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

   工位出租

 联合办公工位出租

 CDD创意港·嘉悦广场联合办公工位出租

 西红门联合办公工位出租

 天宫院联合办公工位出租

 北京联合办公工位出租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

   信息浏览

 关于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 文旅非遗发〔2023〕1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税务事项实行容缺办理和进一步精简涉税费资料报送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6号

 关于印发《金融机构国有股权董事议案审议操作指引(2023年修订版)》的通知 财金〔2023〕2号

 关于加强文物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 文物博发〔2023〕6号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和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有关情况的通报 民办函〔2023〕4号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0号




服务与支持              
 

公司注册

 

开办公司

 

社团组织

 

社保人事

  业务洽谈:010-61256989  

微信扫码洽谈

 

虚拟办公

 

财税代理

 

工商登记

 

经营推广

  支持&服务:17319287279    
 

共享办公

 

资质办理

 

企业登记

 

法律事务

     
 

单间时租

 

知识产权

 

公司登记

 

网站建设

 

   
 

房屋租赁

 

法律事务

 

经营异常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挂靠公司

             
                     
 

版权所有 @2020   联华众创空间  京ICP备18022180号-16

  网站导航  Sitemap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洽谈联系更方便

返回顶部